-
赵顶1,2,马保中1,2,王成彦1,2,陈永强1,2(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褐铁型红土镍矿湿法工艺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韩泽勋,罗丽琼,吴勇聪,蒿鹏程,谭璇,吕晓军(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废铝电解质浸出液的冰晶石诱导结晶除氟工艺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米雪1,许海青2,刘春力1,刘鹏飞1,王忠兵1,曾桂生1,罗旭彪1,罗丰3(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饶鼎鑫金属化工有限公司).退役锂电池电解液高效热解气化与选择性提锂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刘朝阳1,2,姚健1,2,王海1,2,王佳东2,高宣雯1,李建中1,刘朝孟1,翟玉春1,骆文彬1(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焙烧-浸出法分离回收白合金中的有价金属[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柯勇1,2,曹俊杰1,李童冰1,李燕春1,2,邓承宇1,余林1,闵小波1,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砷碱渣中砷锑碱梯级分离及金属砷回收工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黄金堤,张豆,李静(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罐式煅烧炉内石油焦热解挥发分迁移路径影响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马昭昕,陈致蓬,桂卫华(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基于极大似然循环自更新神经网络的高炉料位时空特征融合测量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叶芸1,张书豪1,谭新佳2,3,王强2,袁双1,3(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能量密度富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韩东战1,2,申雷霆1,宋二伟2,彭志宏1(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含锂赤泥在硫酸铵溶液中的浸出行为及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邹忠1,彭晨1,李劼1,张红亮1,罗若木1,肖胜华2,韩博1(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湖南阿尔惠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分布式感知的铝电解智能识别系统及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云燕1,2,徐慧1,唐巾尧1,3,何紫彤1,罗永健1,杜嘉丽1,孙竹梅1,4(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硫化砷渣的环境稳定性与金属释放风险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荆乾坤1,张家靓2,李继文1,王成彦2(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直接再生的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李倡纹1,李存兄1,王冲2,贾著红2,顾智辉1,刘强1,张兆闫1,张耀阳1(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硫化锌精矿与锌浸出渣协同助浸机理及行为[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张茜1,文书明2,邓久帅1,2,邱鸿鑫1,伍索知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有色金属行业三稀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行业共伴生资源分离加工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硫组分在孔雀石层间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吴越,廖亚龙,马海飞,嵇广雄,刘庆丰,郗家俊(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多金属复杂黄铜矿热活化及其非等温动力学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张辉1,邓小聪1,周磊1,田嘉禾1,魏奎先1,2,马文会1,2(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硅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工业硅熔体连铸过程中热-力行为的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赵秋月1,2,李茂源1,2,周雷1,2,张廷安1,2(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还原钛铁矿锈蚀反应过程热平衡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刘再涛1,王震1,贺建军1,沈玲2,邵雄奇3,江新辉3(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韶关冶炼厂).基于灰狼算法优化的多隐层径向基神经网络铅锌烧结返粉料水分预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孙辅泽1,聂华平1,谭本洪1,刘恢1,王瑞祥1,2,刘志楼1,2,严康1,2,徐志峰2,3(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赣州市绿色冶金与工艺强化过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铜再生烟灰中多组分硫酸熟化物相可控转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喻澳1,龚杰1,查石林1,王忠兵1,2,吴安琪1,曾桂生1,2,谭荣1,米雪1,刘鹏飞1,刘春力1,2(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铜熔炼渣中组元Fe3O4对铜的阻滞行为及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云燕1,2,许欢1,傅杰3,童天星1,林璋1,2,柴立元1,2,孙竹梅1,3(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铅锌冶炼含铊废水铊形态分析及深度处理技术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毛之苑,王一帆,宋云峰,孙伟(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锂辉石低碳冶炼现状与发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程皓,朱渊,华志凡,李铮,汪滔,陆瑶,田忠良,彭可(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缓蚀剂对铝空气电池放电后电解液组成与性质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李劼1,2,罗若木1,2,彭晨1,2,冉岭1,2,张红亮1,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低碳有色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铝电解数字孪生体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黄晴宇1,2,李云1,2,卢珈伟1,2,黄露雨1,2,余迈新1,2,柯勇1,2,彭聪1,2,闵小波1,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锌物料熔池还原过程中渣型研选协同回收锌铅铜[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魏兴国1,廖成志1,侯文渊1,2,段鹏1,李贺松1(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密度阳极铝电解槽电-热场耦合仿真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傅杰1,孙竹梅1,2,王海芳1,李鑫1,卢静1,童天星2,朱明飞2,柴立元2,3,王云燕1,2,3(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维电极电脱附高效富集与回收高盐工业废水中氯化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侯文渊1,2,李茂2,李贺松2(中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铝电解槽协同处置废耐火材料的工业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云燕1,2,何紫彤1,唐巾尧1,3,孙竹梅1,4,徐慧1,杜嘉丽1,张李敏1,柴立元1,2(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铜冶炼脱硫石膏渣的环境稳定性与重金属释放机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
汤建伟1,2,3,刘业浩1,2,3,杜小轲1,2,3,姚衡2,3,4,王保明1,2,3,刘咏2,3,4,化全县2,3,4,刘鹏飞1,2,3(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高炉渣酸解液的絮凝脱硅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