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可旭1,姜乐军2(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第4期
-
周思勇,何明友,葛晓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价值取向下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2,第4期
-
都国雄,何万一,苗睿岚(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类型教育视角下“双高”院校制度建设的基本逻辑、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第4期
-
毛辉1,杨菲2,顾伟国1(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于产业园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第4期
-
本刊编辑部.本刊稿约[J].教育与职业,2022,第4期
-
孙翠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王思瑶,马秀峰(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场域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雍莉莉(常州大学).“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李雪,蒋芝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市场化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逻辑、价值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费云生1,吴昊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双高”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徐巧云1,楼世洲2(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应然”抑或“实然”:我国民办教育政策研究的主题分析与理性反思[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朱进喜(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基于“6W1H”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沈中彦,孙丹(苏州市职业大学).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赵婵娟1,徐小容2,陈章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以赛为枢:职业院校“产赛教”深度融合的逻辑理路与路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柴璐璐(东北师范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循证取向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向[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甘华银,王义全,陈佳佳(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高质量发展的高职院校“三力同驱”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毕文健1,2,王一涛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公有资本独立学院转设瓶颈、路径及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农素兰(广西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二元选择性矛盾与教育文化哲学释义[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黄艳芳,李侠(南通职业大学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产业全景图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李丹丹,刘洁晶(衡水学院).欧盟职业教育跨界治理及对RCEP地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蔡军(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后脱贫时代职教集团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价值聚焦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张巾帼(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2,第3期
-
王欣1,金红梅2(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第2期
-
刘燕,程静(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第2期
-
李坤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的原则、问题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第2期
-
姜大源(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关于职业教育的几点哲学反思[J].教育与职业,2022,第2期
-
林溪(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增值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