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余倩,段雷,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酸沉降:来源、影响与控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潘栋1,李楠1,李锋2,冯奎双3,彭璐璐1,王震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蓝绿发展研究院).基于能源碳排放预测的中国东部地区达峰策略制定[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王红果1,孙永旺1,王芳1,卫伟1,赵宗生1,张建平1,林锡华2,马社霞2(河南省济源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济源市疫情防控期间VOCs的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李大乐,陈建文,张红,李君剑(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铜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谢荣1,吴永贵1,2,3,王晓睿1,杨开智1,王铁运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观测研究站).磷石膏浸出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损伤[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陈兵红1,靳全锋1,2,柴红玲1,郭福涛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浙江省大气PM2.5时空分布及相关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贺瑶1,2,3,韩秀秀1,黄晓虎1,陈志立1,杨浩1,黄昌春1,黄涛1,2,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大气PM2.5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何杰1,2,李学艳1,2,林欣1,2,周飞1,2,汤如涛1,2,许法标3(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光谱特征法辨识不同污染景观河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组分与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雷雨1,欧奕含1,张小玲1,祁宏1,康平1,华明2,施娟2,卢宁生1,党莹1,陈欢欢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市气象局).2019年8月世警会期间成都平原臭氧污染及其气象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姜磊1,何世雄2,崔远政3(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中国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分析:基于卫星观测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秦珊1,崔建升1,2,剧泽佳1,申立娜1,张璐璐1,2,付雨1(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人为干扰条件下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张波1,宋国君1,周芳2,3(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于PM2.5监测点空间聚类的关中五市空气污染区域识别[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黄树元1,2,唐晓2,陈科艺1,梁胜文3,沈龙娇3,王祖武4,孔磊2,张佩文1,2,王自发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武汉大学).武汉冬季典型月份PM2.5浓度变化的观测分析与模拟追因[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姬艺珍1,郭伟2,胡正华1,王雁2,闫世明2,王小兰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气象学院;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太原市PM2.5积累特征及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刘方剑,杨海龙,周化斌(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异养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 junii WZ17的脱氮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李冬梅1,梁奕聪1,卓涌淇2,邓玥3,曾庆洋4,冯力1,尤炜弘1(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珠海一中附属实验学校;约克学校).铋修饰BiOBr/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赵权威1,2,何清2,王慧琴2,金莉莉2,李汉林1,2,王建林3(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NO2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邢芝雯1,2,魏敏1,2,宁文涛3,张美根4,李侃5,江伟5,刘厚凤1,2(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环保技术与政策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市市区环境监控中心).基于RAMS-CMAQ模拟的2019年初威海市大气污染反弹成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孟琛琛1,倪爽英1,陆雅静1,杜杰2,安学文1,宿文康1,李浩坤3(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雄安荣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北省国省道机动车交通量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吉春阳1,2,何云华3,马亚培1,2,闫代红1,2,马红亮1,2,高人1,2,尹云锋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清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强还原处理和生物炭对设施蔬菜土壤DOM数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张雅1,胡元平1,陶良2,周峰1,杨青雄1,刘力1,吴波1,廖明芳1(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武汉长江新城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谢纬安1,瞿磊1,2,王忠2,刘帅2,冯伟杰1(南通职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EGR率对农用单缸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NOx与PM排放特性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吴倩桦,石景萱,施积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氧化铜纳米颗粒(CuO NPs)对土壤环境因子与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杨晓霞,张雪梅,张伟,龚久平,李典晏,杨俊英,李必全,柴勇,刘剑飞(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蚯蚓细胞色素P450亚酶及代谢组学对土壤亚致死剂量草甘膦除草剂的响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马雪柔,魏建建,马德华,王连军(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高校重点实验室).臭氧化芳香族化合物中生物毒性的演变规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陈俊江1,江长胜1,2,熊维霞1,赵仲婧1,曾唯1,郝庆菊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膜覆盖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杨关盈1,2,石春娥1,2,邓学良1,2,翟菁1,2,霍彦峰1,2,于彩霞1,2,赵倩1,2(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中国气象局淮河流域典型农田生态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多模式集成方法在安徽地区PM2.5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周瑞文1,孟静静1,王亚晨1,李政1,姚蒸蒸2,衣雅男1,刘晓迪1,燕丽3,侯战方1,郭庆春1(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山气象管理处;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的济南市二元羧酸类SOA的污染特征与形成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蒋和雁1,吴豪1,胡志德2,边凤霞1(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重庆高校催化理论与应用技术市级重点实验室催化与环境新材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陆军勤务学院军事设施系).温和条件下磁性Pd-MgFe2O4/MgAl(O)催化4-氯苯酚高效加氢脱氯[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 姜理英,张瑜芬,胡俊,姚志伟,黄武,汤露(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NTP协同双金属锰基催化剂降解氯苯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