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武智慧1,牛公杰2,钱建平1,刘荣忠1(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基于热力学的HTPB/AP复合底排药损伤本构模型及损伤差异分析[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韩子健1,2,彭俊1,2,胡宗民1,2,韩桂来1,姜宗林1,2(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JF-12激波风洞在火星进入环境下的运行特性[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张茂权,陈海昕(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小型电动无人机航程航时估算模型[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李言青,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直升机热管理与红外辐射特性耦合分析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邹东阳1,林敬周1,黄洁1,刘君2(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面向三维激波问题的装配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邢怀玺1,张宇晖1,陈游1,周一鹏1,何文波2(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空军装备部驻成都第三军事代表室).基于MCIS技术的相位差变化率单站无源定位[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向乾1,张晓辉2,王正平1,刘莉1(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适用无人机的小型燃料电池控制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高丽敏1,2,姜衡1,2,葛宁1,2,杨冠华1,2,陈顺1,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于寿命法的压力敏感涂料静/动态特性实验[J].航空学报,2021,第3期
  • 刘佳鑫1,于贤君1,2,孟德君3,史文斌3,刘宝杰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高压压气机出口级叶型加工偏差特征及其影响[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王崴1,赵敏睿1,高虹霓1,朱帅1,瞿珏1,2(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基于脑电和眼动信号的人机交互意图识别[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杨磊1,李文博2,刘芳子1,3,陈雨童1,赵征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战略发展部).柔性空域结构下连续下降航迹多目标优化[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文立伟,余坤,宦华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缝合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载荷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何慰1,2,方勇纯1,2,梁潇1,2,张鹏1,2(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天津市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一种两自由度飞行机械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张国才1,谢小荣1,刘永钊2,冯炎青1,游泳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数理与土木工程学院;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叶片前缘仿形涡流检测仿真与试验设计[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张弘志,宋笔锋,孙中超,汪亮(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回顾与展望[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郭怡东,马玉娥,李佩谣(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增材制造钛合金微桁架夹芯板低速冲击响应[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国强,李文韬(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种4站情况下基于TDOA/FDOA的无源定位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张凯1,王凯迪2,杨曦1,李少毅1,王晓田1(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基于DNET的空中红外目标抗干扰识别算法[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栾芸,贺菲,王建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飞行器鼻锥凹腔-发散组合冷却数值模拟[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刘德元1,刘昊1,Frank L LEWIS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研究所).尾座式无人飞行器鲁棒容错编队控制[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王润1,2,郁丰1,2,周士兵3,刘方武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光电探测与感知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基于3D Zernike矩的巡检器与空间站的相对导航算法[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贾洪印,张培红,赵炜,周桂宇,吴晓军(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火箭子级垂直回收布局气动特性及发动机喷管影响[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刘昊1,王巍1,金伟2,牛文超1,杨智春1(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垂尾抖振响应的鲁棒-FxLMS主动控制试验[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蔡立成1,钱诗梦1,汪海晋1,丁会明2,徐强1(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杭州艾美依航空制造装备有限公司).铺放参数对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力学行为影响[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邓健1,2,卢天健1,2,尹乔之1,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复合材料MMB试件I-II混合型层间裂纹扩展分析[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刘斌1,高一迪1,谭志勇2,叶昉3,成来飞3(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二维叠层C/SiC复合材料低能量冲击损伤实验[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余敏1,2,罗建军1,2,王明明1,2(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机器学习的空间翻滚目标实时运动预测[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钟赟1,2,万路军3,4,张杰勇2(中国人民解放军94040部队;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中国电科28所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区间不确定性下的空中作战行动过程优选方法[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叶子鹏,周庆瑞,王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日地L2点航天器编队的分布式自主相对导航[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 刘杰平1,马元宏1,蔡巧言1,任少洁2,王苏宁2,杨子盟2(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面对称重复使用运载器尾部喷流风洞试验[J].航空学报,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