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波1,张晓2,李贺玲3(安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鹤壁市淇滨中学).乡村初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需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8期
  • 郭倩君1,王澍1,付裕坤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省教育学院).基于PCK理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8期
  • 蒋丽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象的进阶”: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理科深度学习的关键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8期
  • 陈钰枢(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室).“变中守恒”: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8期
  • 王华银(贵州省凯里市万潮中学).核心素养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评《素养本位中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8期
  • 黄秋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无边界学校:一种学校组织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8期
  • 张家军1,韩硕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认知逻辑与优化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李乐帆(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如何做到“久久为功”——基于“责任—利益—制度”框架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丛玉燕(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五人格因素模型视域下的家庭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屠明将(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关系性建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与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张永琴,杜尚荣(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教学的“和合”性与“和合”性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王映学(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与表现:对学习结果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齐姗(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基于中国教育传统的中国教育学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孟万金,张冲,姚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所).“五育并举”视域下“融合教育”的中国智慧——从“有教无类”到“随班就读”再到“走班选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寇文亮1,宗树兴2(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新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系重构的政策诱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齐振东(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义务教育生态空间优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7期
  • 张太宇,王燕红(山东华宇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邢炜,张瑛秋(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目标导向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田园1,白胜超2(田园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白胜超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具身认知”理论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房艳梅(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课程思政视域下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李润亚(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大学生对学校创业课程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宋景华1,黄姝菡2(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伞状”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型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滕林峰(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嵌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裴晓敏1,杨浏祎2(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音乐学院).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驱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马佳,段文美(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院校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李小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徐美琴(江苏省南通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评《教育信息化概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 禹易非(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文化节目《局部》对青年的美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