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同化与创伤:电影《我们》的双重性书写[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3期
-
洪建华(景德镇陶瓷大学外语学院).文化内涵在商标翻译中的表现及处理方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3期
-
孙丽娜(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3期
-
范新宇(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吴斐(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新文科视域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理念、原则与构建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周洋(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于凡(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龚艳(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词汇意义与教学程序设计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邵卫平(淮南联合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研[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钟帆(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互联网+”视域下的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策略创新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王玲,李强(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时代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王慧,王晓川(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下《酒店英语》课程改革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匡长用(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推进课堂教学生态建设[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赵亚文,杨娜(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王向华(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专业课“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路美艳(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潘海峰(安徽工程大学数理与金融学院).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张娅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国标背景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李艳飞1,熊欣2(河池学院;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影视欣赏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孙恒(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PDCA评价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进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张衡锋,韦庆翠(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能力本位视域下高质量高职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黄艳梅(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类课程中国文化融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原阳1,杨育智2,施炳超3(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论民国乡村教育对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启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秦飞(扬州市职业大学).基于定位审视及纠偏的高校数学教育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刘举,李建玲(宁波大学).高校文科教育的再职业化与精神育人导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陈明,贾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三个导向”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
吴佳(广西医科大学).传统文化赋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