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骆美1,2,郭龙1,费坤1,张天恩1,李陈1,马友华1(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阜阳师范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贾朕,张怡(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山东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王玮(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海南自贸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刘阳1,2,张海瑞1,2,孙增兵1,2,姜冰1,2,王松涛1,2(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局海岸带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青州市西南部山区土壤硒元素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廖张波1,何远兰2,莫神带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中农调运化肥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气象因素对甘蔗生产的影响及环境互作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吴翠霞1,徐加利2,宋敏1,杨丽娜1,张田田1,马冲1(泰安市农业科学院;泰安市农业农村局).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冬小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张勇1,2,屈振江2,3,刘跃峰1,刘璐1,2,李艳莉1,2,潘宇鹰1(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陕西省气象局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气候变化对不同产区苹果安全越冬的可能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韩旭晨,董岩,韩豪杰,谭艳平,刘学群,刘新琼,徐鑫,李开,王春台(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鄂西南地区稻瘟病菌AVR-Pia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祖未希1,赵晓霞2,高芬2(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系;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芽孢杆菌R57对黄芪的防病提质作用及其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廖珺1,王烨军1,苏有健1,方洪生2,张永利1,孙宇龙1,方雅各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洪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茶滋味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刘昕,贾宁凤(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晋西北山区乡村聚落景观变迁研究 ——以山西省大水口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钟雪芬1,2,种浩天1,郭展1,黄礼英1,张运波1(长江大学农学院;荆门市掇刀区农业农村局).大穗型品种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张耀文1,赵鹏涛1,李积铭2,赵小光1,尚毅1,张振兰1,翟周平1,李龙华1(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黑小麦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李王胜1,2,王雪倩1,2,尹希龙1,2,石杨1,2,兴旺1,2(国家甜菜种质中期库;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甜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甜菜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指标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郭丽琢1,2,杨波1,3,高玉红1,2,牛俊义1,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陇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施氮对胡麻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卢闯1,2,胡海棠1,2,淮贺举1,2,田宇杰1,2,石建安1,2,李存军1,2(清远市智慧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效应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王真1,林团荣1,王伟1,王玉凤1,罗小波2,姚彬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农牧局).马铃薯化肥农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朱自萍1,何鹏飞1,刘迎龙1,赵正龙1,吴毅歆1,何鹏搏1,蔡永占2,MUNIR Shahzad1,田阳阳3,王军伟3,何月秋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病原菌Rhizopus oryzae的生态学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聂大杭1,陈蕾蕾2,刘淑艳1(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赤峰分站).不同氮肥、有机肥用量配比对番茄产量及养分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中国农学通报》《农学学报》编辑部).声明[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1期
  • 张河庆1,吴婕1,韩帅1,席亚东1,李跃建2,梁根云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4种周年轮作模式对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 王彦平1,金磊1,高健2,王志春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内蒙古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赤峰市气象局).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西麓林牧交错带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 张梦飞1,李爽1,2,李运盛1,马海霞1,刘悦秋1(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9种绿化树种幼苗抗旱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 冯常青1,魏晓玲1,黄云侠1,徐时长1,邱福祥1,吴题1,郑英洁1,李文卿2,何华勤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科学研究所).镁营养对高温强光下烟草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 侯福银,杨智青,金崇富,时凯,安晨,陈长宽(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猪粪沼液施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 安丽,胡斌,马汝芳,张志山,董学飒,朱永安,李娴,朱树人(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乌鳢和金黄色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 温明星1,2,李东升1,2,陈琛1,2,郭瑞1,2,姚维成1,申雪懿1,刘家俊1,邓垚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长江中下游近10年冬小麦区试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2,第20期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