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华1,2,李荣华1,2,陈金雄1,2,曾鸿鹄1,2,黄海艺1,2,Asfandyar Shahab1,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镍铁氧体@活性炭复合材料去除六价铬的表征、性能及机制[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周佳伟1,施维林1,许伟2,魏晨军1,吴建生2,孟宪荣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污泥生物炭硼掺杂改性及其对水中1,2-二氯乙烷吸附行为和机制[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谢丹妮1,仰东星2,段雷2(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马鑫钰1,2,贡璐1,2,朱海强1,2,张甜1,2,殷珂洁1,2,陆星宇1,2(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碳输入对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刘姝萱1,安慧1,张馨文1,邢彬彬1,文志林2,王波3(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盐池县草原实验站宁夏农牧交错带温性草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氮磷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李文琦1,项琦1,解雪峰1,2,吴涛1,蒋国俊1,张建珍1,濮励杰3,徐飞4(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互花米草入侵对杭州湾滨海湿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姚志霞1,周怀平2,解文艳2,杨振兴2,陈浩宁1,文永莉1,程曼1(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旱塬24a不同秸秆还田土壤碳、氮、磷和胞外酶计量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许小明1,张晓萍1,2,王浩嘉1,贺洁1,王妙倩1,易海杰2,薛帆1,邹亚东1,田起隆2,何亮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下的固碳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简俊楠1,2,3,刘伟超1,2,3,朱玉帆1,2,3,李佳欣1,温宇豪1,刘付和1,任成杰1,2,3,韩新辉1,2,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龙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短期氮添加对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赵晓峰1,2,雷梅1,2,陈同斌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镉超富集植物的物种、生境特征和筛选建议[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马宏宏1,2,3,张利1,2,3,郭飞1,2,3,杨峥1,2,3,王惠艳1,2,3,彭敏1,2,3,张富贵1,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表层碳-汞地球化学循环重点实验室).贵州铅锌矿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与迁移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罗正明1,2,刘晋仙2,胡砚秋1,2,赫磊3,周妍英4,郑庆荣1,柴宝峰2(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五台山不同退化程度亚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分类与功能多样性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张浩1,孙洁1,杨慧颖1,董联政1,滑紫微1,韩辉1,陈兆进2(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生物质资源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南阳师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高密度聚乙烯微塑料胁迫对棉花生长、枯萎病发生和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张济世1,2,刘春增1,2,郑春风1,2,张琳3,张香凝1,2,吕玉虎3,曹卫东4,张玉亭1,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紫云英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龚仓1,王顺祥1,陆海川1,陈勇1,刘玖芬2(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邱乐丰1,2,祝锦霞1,2,潘艺1,2,党云晓1,2,吴绍华1,2(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非粮化利用下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和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余飞1,王佳彬1,王锐1,王宇1,宁墨奂2,张云逸1,苏黎明1,董金秀1(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重庆市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地质调查院).基于乡镇尺度的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与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杨传玺1,薛岩2,高畅3,万孜恒1,王小宁4,刘永林1,刘琳1,刘长青1,王炜亮1(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2~2020年中国河流环境质量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侯墨1,蒋小梅1,赵文鹏2,马琳2,黄皓旻1,3,4,5,范丽雅1,3,4,5,叶代启1,3,4,5(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河南省新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夏季新乡市城区臭氧超标日污染特征及敏感性[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刘保献1,2,3,李倩2,3,孙瑞雯2,3,董瑞2,3,王书肖1,郝吉明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8~2020年北京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及改善原因[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姚青1,2,杨旭1,2,唐颖潇1,2,樊文雁1,2,蔡子颖1,2,韩素芹1,2(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京津冀城市群冬季二次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崔阳1,郭利利1,李宏艳1,李永麒2,李滨2,何秋生1,王新明3(太原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省太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在线观测的太原市冬季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庞晓蝶1,2,高博2,陈来国2,刘明2,陆海涛2,王硕2,赵伟2,梁小明2,郭送军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湛江市夏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李军1,2,李旭1,李开明1,焦亮2,臧飞3,毛潇萱4,潘文惠1,米璇1(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环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黄河兰州段城市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张雪1,2,朱波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刘杰1,2,何云川1,邓建明1,2,汤祥明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太湖叶绿素a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钟婷婷1,2,林涛1,2,刘威1,2(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转化及去向[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郑婷露,张龙龙,陈家斌,张亚雷,周雪飞(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核壳Co@NC催化剂活化过氧乙酸降解磺胺甲噁唑[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何雅馨1,2,柯心怡1,2,魏世强1,2,蒋珍茂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富里酸改性FeMnNi-LDH复合材料对水中砷镉的吸附性能与机制[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车燕1,2,邱龙霞1,2,吴凌云3,龙军4,毋亭1,2,李晶1,2,邢世和1,2,张黎明1,2(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省水田土壤有机碳积累对未来温度升高的响应[J].环境科学,2023,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