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丽珠(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多义动词带宾短语的个案分析[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李澍坤(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祥瑞至詈词——论“乌龟”一词的涵义演变及原因[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杨恩惠(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词性“哪里”及其演化历程[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康磊(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浅析传统文化中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高可新(江苏大学文学院).“犭”部汉字释义分析[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张舒怡(扬州大学文学院).整本书阅读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设计——以《苏东坡传》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师琳,高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白鹿原》称谓语语用分析[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王亚楠(江苏大学文学院).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连动句的偏误分析[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白煜(广西民族出版社).浅论编校过程中遇到的汉语名物化问题[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史慧(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汉语“然”系双音词的静态与动态考察[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闫欢欢(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汉俄Лес/林观念的语言文化学对比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尤思博(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中中华文化的有效应用——以东南亚留学生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陈思文,郭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的价值、困境与进路——以中外合办孔子学院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张腾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译名“马克思”看汉字文化之魅力[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郭晨曦(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潞风质直:“潞”与长治文化[J].汉字文化,2023,第20期
-
郝蕊(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李柳,葛敏(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新路径探索[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张巍1,尚菲菲2(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面向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地域文化教学探索——以辽沈工业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陈敏(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沉浸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刘薇(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课程思政背景下留学生《中级汉语综合》课堂教学[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黄祎璇,杨吉琳(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融合[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刘畅,常丹丹(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符号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及英译策略[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杨娟,倪文,陈娟(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网购对话中语用移情现象探析[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盖学瑞1,姜婷2,张鑫3(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路语言景观调查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赵鼎1,伍若嘉1,卫成杰2,陈雪1(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汉语中日源新词使用偏好影响因素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毕岸,胡杰华(海军勤务学院基础部).“双课堂三层次”教学法在军校《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王雅萱(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通辽地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初中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效果调查研究——以通辽市蒙古族学校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
金禹彤(延边大学文学院).高丽朝李齐贤作《王顺妃许氏墓志铭》用典举隅[J].汉字文化,2023,第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