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卢应爽1,2,韩蕊1,石宇1,郭泺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秦莉1,尚华明1,张同文1,刘卫平2,张瑞波1(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树木年轮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气象信息中心).天山南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差异[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刘凤1,曾永年2(中南大学空间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2000—2015年青海高原植被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变化[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刘延国1,李景吉2,逯亚峰3,邹强3,王勇4,周吾珍4,罗正宇2,李怡飞2(西南科技大学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省国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优化 ——基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估[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李奕然1,2,马英1,2,宋献方1,2,杨丽虎1,2,刘恩民1,王胜宝3,王洁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华北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势动态和水分运移规律[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莫丽春1,马蕊2,谢屹1,陈建成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湿地削减大气PM2.5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石飞,杨庆媛,王成,江娟丽,胡蓉(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大学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所).基于耕地能值-生态足迹的耕地休耕规模研究 ——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董轲1,丁新峰1,郝广1,王金龙2,赵念席1,高玉葆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围封年限对内蒙古灌丛化草原小叶锦鸡儿灌丛结构及群落种间关联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刘晏冰1,2,韩宝龙1,刘晶茹1,欧阳志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我国城市人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协调度[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李爽1,2,田野3,唐明方1,严岩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景感生态学在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践中的应用 ——以大凌河流域北票段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金校名1,2,3,李博1,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及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高德新1,王帅1,李琰1,王聪2,魏芳莉2,傅伯杰1,李彤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植被光能利用率:模型及其不确定性[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周洪华,朱成刚,方功焕(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胡杨林树洞型空心树发生过程与形成机制[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曾郅玮1,赵世杰2,鲜骏仁1,陈国鹏3,王玉荧1,秦慧1,马俊1,符鑫1(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多伦县草原工作站;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长期增温对树线交错带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大小与出叶强度关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陈蔚1,刘任涛1,张安宁1,蒋嘉瑜1,唐希明2(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卫市自然资源局).半干旱草地不同植物枯落物分解对放牧和封育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王婉莹1,刘琳2,李梦娇3,刘立程3,张倩3(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生态-经济发展情景下内蒙古宏观生态系统模拟与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刘璐1,钱天陆1,席唱白1,迟瑶1,王结臣1,2(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基于累积阻力的野生动物适宜生境斑块探测 ——以滇金丝猴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李彤1,2,3,贾宝全1,2,3,王成1,2,3,邱尔发1,2,3,李晓婷1,2,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北京市域乡村人居林树冠覆盖及其区域差异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王国华1,2,3,陈蕴琳1,缑倩倩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年限雨养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王雅芸1,2,隆彦昕1,2,李岩1,2,王妍1,2,吕光辉1,2,杨建军1,2,高兴旺1,2,常顺利1,2,杨晓东2,3(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胡杨树冠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之间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4期
  • 张逸如1,2,刘晓彤1,2,高文强1,2,李海奎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重点实验室).天然林保护工程区近2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及碳汇(源)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简尊吉1,倪妍妍1,徐瑾1,雷蕾1,2,曾立雄1,2,肖文发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马尾松林土壤肥力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郎燕1,刘宁1,2,刘世荣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生态屏障带水土流失趋势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刘旻霞,南笑宁,张国娟,李博文,徐璐,穆若兰,李亮,于瑞新(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赵青1,2,刘爽1,2,陈凯1,2,王世君1,2,吴承祯3,4,李键1,2,林勇明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甜槠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刘世荣1,2,庞勇1,3,张会儒3,王兵2,叶兵4,江泽平2,谢和生4,牛晓栋3,王登举4,丁易2,吴水荣4,宋庆丰2,王晓慧3,张超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何毅1,唐湘玲1,代俊峰2(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