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珊珊1,2,温兆飞2,马茂华2,廖桃2,3,周旭2,3,吴胜军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气候变化背景下定量解析生态工程对植被动态的影响研究方法概述[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蒋燕1,2,靳川1,2,姜晓燕1,2,李鑫豪1,2,魏宁宁1,2,高圣杰1,2,刘鹏1,2,贾昕1,2,3,查天山1,2,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油蒿叶片资源利用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唐国1,胡雷1,宋小艳1,李香真2,王长庭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不同根序根系特征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尉毓姣1,2,3,朱琳1,2,3,曹鑫宇1,2,3,王文科4,龚建师5,6,余慧琳1,2,3,孟丹1,2,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南京地区蒸散发降尺度研究——基于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融合模型[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汤娜1,王志泰1,2,包玉1,2,陈信同1,马星宇1,韦光富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市基质对城市遗存自然山体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白晓航1,2,3,赵文武1,2,尹彩春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基地).稳态转换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谢晖1,邱嘉丽2,董建玮3,高田田1,4,赖锡军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流域水文模型在面源污染模拟与管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焦德志1,钟露朋1,张艳馥1,潘林1,杨允菲2(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异速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董伯纲1,于洋1,2,吴秀芹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基于NDVI的云南省2009—2010年干旱遗产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赵泽尧1,张雪1,陈桐1,赵天宇2,徐帅1,梅莉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湖北省林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尾松幼苗根系和光合碳供应对土壤性质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驱动作用[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段妍1,孙明1,2,3,李楠4,徐湘5,王爱勇1,董婧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渔业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温度、盐度对海月水母碟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王俊,潘鸿,谢磊,崔国发(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华南五针松濒危机制生态学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何汐然1,2,3,丁晓雪1,2,3,许毓哲1,2,3,李君1,3(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幼龄胡杨气孔行为对土壤质地和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张婷婷1,2,刘文耀1,胡涛1,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常见兼性附生植物的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岳雪萍1,王淘1,吕天星2,周涛1,刘琦1,唐磊1,周高子1,贾媛丽1,周伟1,任万军1,陈勇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川中丘陵区冬水田种植模式转旱作土壤呼吸组分特征及碳平衡[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马方园1,郭豪2,肖成玉1,廖露露1,周婉婷1,方熊1,易志刚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两种增温方式对杉木和木荷单萜烯通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杨欢1,乔远1,2,王兴邦1,2,陈新平1,2,张务帅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黄淮海玉米生产能源利用效率和净生态系统碳平衡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白燕娇1,2,3,李义学1,刘任涛1,2,3,常海涛1,2,3,唐希明4(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卫市自然资源局治沙林场).干旱绿洲区枸杞林地面节肢动物功能群结构季节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周岚1,巫大宇1,吕秋实1,李贤伟1,2,3,苏宇1,郭茂金1,尹海锋1,吕倩1(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松材线虫侵染的马尾松人工林细根形态及生物量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张力天1,2,3,杨时海3,刘炜2,王晓丽1,秦金萍1,董瑞珍1,2,3,边巴普尺2,米玛顿珠2,索朗次仁2,张树淼4,张敏1,2,3,仁增曲扎2,马玉寿1(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日喀则市百亚成农牧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西藏云旺实业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白草主要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王晓娟1,董文攀2,周世良3(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分析我国苜蓿属植物演化路径[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朱弘,杨乐,岳春雷,李贺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杭州午潮山天然次生林木本幼苗组成及其时空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侯东杰1,乔鲜果2,郭柯2(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围封草原枯落物累积对大针茅和羊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徐睿1,刘静1,王利艳1,颜耀1,马祥庆1,2,李明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草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地理种源杉木同质园幼苗根叶功能性状与碳氮磷化学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尉毓姣1,2,3,朱琳1,2,3,曹鑫宇1,2,3,王文科4,龚建师5,6,余慧琳1,2,3,孟丹1,2,3(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首都师范大学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流域生态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基于ESTARFM模型的南京地区蒸散发降尺度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张晓龙1,2,3,4,5,邓童1,2,3,4,5,刘学森1,2,3,4,5,郑玲娜1,2,3,4,5,于超1,2,3,4,5,6,罗乐1,2,3,4,5,6(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单叶蔷薇幼苗根系对不同潜水埋深的适应性机制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魏培洁1,2,吴明辉1,2,贾映兰1,2,高雅月3,徐浩杰4,刘章文5,陈生云1,3,6(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疏勒河源冰冻圈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地理科学学院).基于InVEST模型的疏勒河上游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范星1,陈彬2(山东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平原粮食作物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陈珊珊1,2,温兆飞2,马茂华2,廖桃2,3,周旭2,3,吴胜军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气候变化背景下定量解析生态工程对植被动态影响的研究方法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郭甲嘉1,沈大军2(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变迁——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