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方涛1,陈秋婷1,李昕1,钱海源2,刘赛静1,饶米德1,陈声文2,童光荣2,叶铎1(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地下芽植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分配策略[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马培振1,2,左晨霞1,3,李厚梅1,4,王海艳1,2,王庆恒5,张振1,2,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青岛市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青岛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斑纹小贻贝(Mytella strigata)基础生物学与生物入侵[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王婷1,习靓靓2,3,杨柳1,孙怡洁1,李哲静1,肖治术4,任迎丰5,陈云3,董娜琳6(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济源市愚公林场;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太行山猕猴国家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廖家辉1,李媛媛2,倪娟平1,任婷婷1,阮宏华1(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系南方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晓庄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蚯蚓对土壤微生物残留物的影响研究评述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包云轩1,2,3,黄璐1,2,3,郭铭淇1,2,3,朱凤4,杨荣明4(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植物保护站).控制大田和自然大田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黄翀1,王淑璇1,2,李贺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2010—2019年不同海湾迁徙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变化对比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赵文倩,刘振中,郭文莉,周忠泽(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浅水湖泊浮水植物芡实收割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杜晶晶1,张越2,潘彦平3,周晓然4,张学武4,石娟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市房山区园林绿化局林果科技服务中心).北京地区美国白蛾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葛雅丽1,2,张峰1,曹漫漫1,罗彤3,席贻龙1,2(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型和小型萼花臂尾轮虫的遗传和生活史特征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方康1,徐国策1,李鹏1,王斌1,陈新1,马天文1,魏全1,马凌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理河沉积物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巴雷1,2,李志坚1,2,杨雪茹1,2(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种群表观竞争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田雅丝1,毛倩鸿1,李纯2,钱晶3(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区域一体化视角下长三角地区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张雨珊,周洪,刘秀华,向道艳(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喀斯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恢复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基于酉阳和沿河的农户调查数据[J].生态学报,2023,第13期
  • 王启名1,2,3,杨昆1,2,李立晓1,朱彦辉1,2,樊贤1,2(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百色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滇池流域水文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时空异质性及其归因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邢红爽1,2,乌佳美1,2,陈健1,2,史作民1,2,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米亚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植物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与植被生产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陈俊辰1,2,贺淑钰2,薛晶2,张环宇2,李兆华2,王玲2,李昆1,2(湖北大学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的响应 ——以湖北省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杨壹1,2,3,4,邱开阳1,2,3,4,李静尧5,谢应忠1,2,3,4,刘王锁1,2,3,4,黄业芸1,2,3,4,王思瑶1,2,3,4,鲍平安1,2,3,4(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草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饲草高效生产模式创新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贺兰山东坡典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赵海月,胡淼,朱建宁,黄婷婷,张颖,李亚丽,严梦竹(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高密度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以北京五环路以内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徐铭泽1,2,刘鹏1,2,3,田赟1,2,3,赵洪贤1,2,靳川1,2,李满乐1,2,毛军1,2,魏晓帅1,2,贾昕1,2,3,查天山1,2,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毛乌素沙地油蒿叶性状对光能利用效率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聂磊超1,2,崔丽娟1,2,刘志君1,2,窦志国1,2,翟夏杰1,2,李伟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盐城滨海湿地优势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高光谱反演[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何佳瑛1,2,3,蒋晓辉1,3,雷宇昕1,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 ——以延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赵银军1,2,梁日梅2,丁爱中3,蓝文陆4(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不同空间尺度景观特征对南流江水质的影响差异[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姚政宇1,韩其飞2,3,林彬4(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新疆主要有毒杂草分布区预测[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朱德煌1,2,3,王金燕1,黄慧婷1,刘金福2,3(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省高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闽楠林土壤-凋落物-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人为干扰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张雯1,刘倩倩1,王慧1,陈彬2,3(山东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研究院;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基于水足迹的山东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及短缺压力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范玉龙1,赵天英1,丁圣彦2(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网”理论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李茜1,2,王晖2,栾军伟1,高丙1,王一1,刘世荣2(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共建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树种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王耕,俞乔山(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连金普新区碳固持生态服务供需格局时空差异[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 武锦辉1,2,3,张亮亮2,3,4,赵秉琨5,杨楠2,3,高培超6(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基于临界慢化模型和长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的植被及其恢复力遥感监测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2期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