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成1,李毅洲1,杨昆仑1,万磊1,吴霜1,徐新华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系;浙江大学国家级环境与资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纳米零价铁硫化改性对印染废水中锑的强化去除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何梦婷1,肖荣波1,黄飞1,王鹏1,王韵泽2,罗树华1,杨洁鑫1,徐美丽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南洋英文学校).抗坏血酸改性纳米硫化亚铁对水体Cr(Ⅵ)的还原特性及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史胜利1,冯佳2,谢树莲2,罗爱国1(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MnO2-生物炭材料协同过一硫酸盐快速高效去除双酚A的行为和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张丹丹1,王荣臻1,余伟1,董慧峪2,刁开盛1,刘绍刚1,2(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林产化学与工程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广西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季铵型树脂的合成及其对水中溴酸根及前驱物溴离子的吸附性能与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郭琳颖1,花铭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聚乙烯亚胺改性UIO-66(Zr)选择性吸附柠檬酸铬的性能及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贺晓晗1,郝鑫瑞2,邓郁蓉1,苏吉凯1,易筱筠1,党志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生物炭固定耐镉菌群对Cd2+的吸附及作用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健1,2,苏冰琴1,2,权晓慧1,2,常占坤1,2,李瑞1(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省市政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MIL-101(Fe)的优化制备及其对硝酸盐的吸附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林1,高畅1,艾明超1,陈国栋2,赵有政2,王少龙1(红河学院云南省高校滇南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硅改性生物炭吸附水中Cd(Ⅱ)机理的量化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杨娇娇,陈元涛,张炜,张莉莉,郭燕鑫(青海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磁性微藻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贺勇1,2,彭乐1,2,魏贺1,2,黄艳凤1,2,黄卫健1,2,娄伟3,张可能1,2(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省和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高岭土负载纳米铁在含水层的运移行为及重金属污染修复效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晟,闵飞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长江水环境重点实验室).海绵城市设施的降雨径流和污染负荷频谱分析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逄敏1,2,黄智琳1,张路3(河海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太湖湖西典型区水体硝酸盐含量对反硝化作用影响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钱枫1,2,程书瑾1,王明达3,祝能1,王洁1,许小伟1,张贝嘉1,邱金浩1,赵栋2(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鸣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基于随机森林的开封市重型柴油车NOx排放总量估算模型[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张启钧,杨磊,魏宁,吴琳,毛洪钧(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典型市区隧道机动车黑碳污染排放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李家碧1,纪龙1,于海2,David French3,Mihaela Grigore2,王晓龙4,花铭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CSIRO能源;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粉煤灰对烟气中CO2的吸收特性及矿物相演变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卢诗文1,吴康1,刘鹏1,2,3,4,黄皓旻1,2,3,4,叶代启1,2,3,4(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钴酸镧基钙钛矿耦合非热等离子体催化转化CO2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刘欢1,王樱1,陈铭1,叶代启1,2,3,陈礼敏1,2,3(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Co 负载量对Co/TiZrO4催化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邹博霖1,赵琦1,2,石川1,陈冰冰1(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硫毒化NH3-SCR 脱硝催化剂再生方式的构建及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黄汇豪1,林琪2,倪健1,廖梦娜1(浙江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千岛湖建库以来浮游植物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亦凡,刘建超(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聚苯乙烯塑料对红霉素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许晨,罗玉,凌晨,尹聪聪,李建宏(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颗粒聚苯乙烯对微藻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朱雨锋1,2,孙柳1,3,4,李立青2,张洪1,4,唐文忠1,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黑臭水体治理Ⅰ:水体氧状态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史佳莹1,2,孙柳1,3,4,李立青2,张洪1,4,唐文忠1,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体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黑臭水体治理Ⅱ:沉积物耗氧方式对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田家宇1,刘哲颖1,2,古振澳2,马方凯3,邵军荣3,胡承志2(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硫自养反硝化饮用水脱氮:悬浮填料与硫源作用效果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朱晶晶1,张颖2,1(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卤代苯醌的污染及水解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储文斌1,2,潘响亮1,许谦3,胡泽4,李鼎2,5,袁向娟4,段书乐2,蒋才芳3,强志民2,董慧峪2(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Ag3PO4掺杂g-C3N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含碘类造影剂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陈学兵1,2,贾珺杰3,田琳琳1,4,高扬3,陈有超1,2,张方方2,蔡延江1,2(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南苕溪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碳、氮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慈曼婷,郭淑丽,杨文意,董静杰,周浩民,沈东升,龙於洋(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填埋场内温度场下渗滤液饱和带内硫酸盐还原行为表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魏亚俊1,刘婧妍1,陈再明1,汪美贞1,方婧2,黄丹1,冯华军1(浙江工商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裂解温度调控溶解性生物炭光敏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贝建业1,2,项维灿2,詹明秀1,徐旭1,张光学1,吴昂键2(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浙江大学清洁能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活垃圾热解气化二噁英生成指示物浓度分布及关联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