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仲婧1,郝庆菊1,2,涂婷婷1,胡曼利1,张尧钰1,江长胜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育基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铁碳微电解填料对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刘旭1,王训1,王定勇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高山森林土壤典型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云南哀牢山为例[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林挺,赵述华,郗秀平,杨坤,吴静雅,朱艳,罗飞(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不同土类的重金属环境背景值与理化性质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7期
  • 陈鹏1,张月1,张梁2,熊凯1,邢敏1,李珊珊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门头沟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J].环境科学,2021,第8期
  • 郑瑞伦1,石东1,刘文菊2,孙国新3,侯新村1,胡艳霞1,朱毅1,武菊英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两种能源草田间条件下对镉和锌的吸收累积[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刘娜1,余晔2,马学谦1(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西宁市大气污染来源和输送季节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王文琪1,李冬1,高鑫1,刘博1,张杰1,2(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同步驯化[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李冬1,刘名扬1,张杰1,2,曾辉平1(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长期保藏及快速活性恢复[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许继飞1,2,张秋萍1,朱天骄1,秦帅1,朱文博1,庞小可1,赵吉1,2(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温度和搅拌对牛粪厌氧消化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刘振杰1,2,李鹏飞1,2,黄世威1,2,金相乐1,2,张阿凤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不同耕作措施土壤碳含量变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杜静1,胡超魁1,解怀君2,田甲申1,李爱1,谢晴2,吴金浩1,宋伦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辽宁典型海域表层海水中在用化学农药浓度水平与潜在生态风险[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韩丽花1,2,3,徐笠1,2,李巧玲3,陆安祥1,2,殷敬伟1,2,田佳宇1,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理学院).辽河流域土壤中微(中)塑料的丰度、特征及潜在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4期
  • 马佳莹1,2,3,王盼亮1,2,3,汪冰寒1,2,3,苏应龙1,2,3,谢冰1,2,3(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有机固废生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活性炭对城市有机固废厌氧消化过程抗生素抗性基因行为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何芳1,2,张丽梅2,申聪聪2,陈金全3,刘四义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青藏高原林地土壤的氮转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祁连山和藏东南地区为例[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蔡彤1,2,杜辉辉1,2,刘孝利1,2,铁柏清1,2,杨宇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果壳改性生物炭吸附性能及其耦合淹水对土壤Cd形态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傅银银1,2,文浩哲1,王向华2,于南洋1,李冰2,韦斯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 5)中硝基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陈木兰1,2,3,王赛男1,2,3,陈天舒4,朱波5,彭超1,2,周佳维1,2,车汉雄1,2,黄汝辉1,2,杨复沫6,刘合凡7,谭钦文7,韩丽8,陈军辉8,陆克定9,陈阳1,2,3(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荣易,秦成新,杜鹏飞,孙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基于模型研究质量评价的SWAT模型参数取值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王亚宁1,2,李一平1,2,程月1,2,唐春燕1,2,陈刚3(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浅水湖泊水质模型边界负荷敏感性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李华林1,张建军1,张耀方2,常国梁2,时迪迪1,徐文静1,宋卓远1,于佩丹1,张守红1,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不同赋权方法的北运河上游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吴小雨,李天阳,何丙辉(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期施肥和耕作下紫色土坡耕地径流TN和TP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周力,刘珊,郭家骅,李琦(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基于生态风险的我国水环境高风险抗生素筛选排序[J].环境科学,2021,第6期
  • 罗义峰1,陈方鑫1,周豪1,龙翼2,严冬春2,谭文浩1,李丹丹1,陈晓燕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配置对径流中氮流失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5期
  • 魏玮1,2,李平1,2,郎漫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不同结构改良剂对铜镉污染土壤水稻生长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汤家庆,张绪,黄国勇,胡红青(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分条件对生物炭钝化水稻土铅镉复合污染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郭清源1,2,白雯宇2,赵雪艳2,郭丽瑶2,王歆华2,耿春梅2,王晓丽1,王静2,杨文2,白志鹏2(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淄博市道路尘细粒子载带金属元素的来源与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1,第3期
  • 高中原1,肖荣波1,王鹏1,邓一荣2,戴伟杰1,刘楚藩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融合自然-人为因子改进回归克里格对土壤镉空间分布预测[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戴雅婷1,2,傅开道1,杨阳2,王美娥2,陈卫平2,3(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典型水稻土镉(Cd)累积规律模拟[J].环境科学,2021,第1期
  • 任坤1,2,潘晓东1,兰干江1,彭聪1,梁嘉鹏1,曾洁1(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硫氧同位素解析典型岩溶地下河流域硫酸盐季节变化特征和来源[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 拜亚红1,钱晨歌1,袁思静1,谢子嫣1,来凌子1,张敏1,刘颖1,2,苗春林3(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食品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头市南海湿地管理处).包头南海湿地磷形态及污染源定量识别[J].环境科学,2021,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