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子涵1,才璐1,董勤各1,2,赵小丽1,韩剑桥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PE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及入渗模型适宜性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李捷,姜颖,刘玉莲,姜亚,滕彦国(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凉水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翟远征,姜亚,夏雪莲,潘成忠,胡立堂,王金生,滕彦国,韩一凡(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永定河生态补水下渗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刘怡1,张冰1,时文歆1,朱易春2,刘祖文2(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菌-藻共生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颉亚玮,黄静杰,蒋毅恒,刘宏远(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Fe/Ti-MIL-NH2吸附-光催化降解NDPhA[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嵇晓燕1,姚志鹏1,杨凯1,陈亚男1,王正2,安新国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金水永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MSLSTM-DA模型的水质自动监测异常数据报警[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刘敬乐1,2,3,史静1,姚青4,3,蔡子颖4,3,韩素芹4,姜明1,崔晔1(天津市气象探测中心;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大气扩散条件对污染物垂直分布的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龙云川1,2,蒋娟1,2,胡菁2,张珍明1,2,朱成斌2,苏荣翔1,周少奇2(贵州科学院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草海湖滨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对磷形态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肖辉毅,聂小保,万俊力,邓权庆,王奕睿,隆院男,蒋昌波(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环境保护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HAP诱导磷酸钙结晶回收低磷污水中的磷[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付香云,余诚,王凯军,马金元,刘敏(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流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亓浩雲,王晓琦,程水源,蔡斌,李奥哲(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2000~2020年京津冀BVOCs排放量估算及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官迪1,吴家梅1,谢运河1,陈山1,陈锦1,2,彭华1,纪雄辉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创新中心).铁基硅盐对土壤环境镉砷赋存形态及转化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蔡力童1,李青松1,2,马晓雁3,李国新1,陈国元1,王吉苹1,赖成然1,梁馨蕊1(厦门理工学院水资源环境研究所;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EEMs和DOM分离的荧光特征及DBPsFP研究——以南方某市水源水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李天皓1,徐云翔1,郭之晗1,黄子川1,刘文如1,2,沈耀良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低温下废铁屑对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肖犇,贾洪伟,徐佳佳,亢燕铭,钟珂(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陈爱侠,田铮,卫潇,胡蕊蕊,张奕轩,关娟娟(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步法制备磁性多孔碳及高效吸附卡马西平[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沈秋实1,吉芳英1,魏嘉志1,2,姜蕾1,张倩1,毛圆翔1,刘草葱1(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2O缺氧池添加天然碳源玉米芯的脱氮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肖静,梁学敏,张逸畅,张岳玲(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环境系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泥生命周期粉煤灰替代的CO2减排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于广河1,曹礼明1,2,朱乔2,王川1,黄晓锋2(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深圳大气有机硝酸酯粒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王蝶,王小洋,陈曦,韩旻媛,王钰婷,向文毓,姚婧梅,韩乐(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碳纳米管界面改性超滤膜的抗污机理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沈永林1,2,骆济豪1,马雨阳2,姚凌3,胡楚丽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能源金三角NO2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陈广银1,2,曹海南2,黄艳2,汪玉2,王静2,常志州3,董金竹2,吴佩2,方彩霞1,2(安徽省水土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实验室;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基于秸秆后发酵产沼气的一次发酵时间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熊丽君,吴建强,黄沈发(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不同降雨特征下缓冲带水分及TN分配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化柯1,蒋豫2,吴元强1,杨楠1,刘新1(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江苏省排污权登记与交易管理中心)).藻源可溶有机质对17β-雌二醇生物降解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傅慧敏,冷济轩,翁勋,晏鹏,陈猷鹏(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出水回流对Anammox颗粒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李鑫1,常顺利1,王训2,袁巍2,张毓涛3(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新疆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全球主要森林系统中植被汞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孙鸿1,肖向哲1,罗进财1,章亮1,林朋1,董姗燕1,2,朱易春1,2(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赣江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pH值调控对柑橘废渣与污泥厌氧共发酵产酸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苏昌榕,明廷臻,吴永佳,石天豪,何芳艳(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T型街谷交叉路口机动车诱导下污染物传播规律[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张孟珠1,郝春晓2,葛蕴珊1,王欣1(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车用汽油及含氧燃料的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 何翔宇1,2,燕文明1,吴挺峰2,杨腾腾2,胡润涛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由河道输入太湖的含营养盐泥沙拦截试验[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