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保1,孟晓君2(西南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文化与人民: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张力与典型文本的创新表达[J].东南传播,2022,第2期
-
张中雷(韩国光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窥私”与本真:从人与媒介融合角度观照与反思网络文化[J].东南传播,2022,第2期
-
曾福志(中新社福建分社).如何提升对外新闻的针对性[J].东南传播,2022,第2期
-
时盛杰(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丹麦奥尔堡大学政治与社会系).政治哲学视角下国际传播的“交往理性”困扰[J].东南传播,2022,第2期
-
陈亦阳(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主流媒体实现融合纵深发展:“技术”是支撑[J].东南传播,2022,第2期
-
黄世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话语分析与治理——基于1934条新浪微博评论[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李静,岳千惠(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数字媒介生态下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韩海苗,郭旭魁(长治学院中文系).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网络娱乐对大学生政治效能感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程博(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准社会交往的非互惠本质:一种元视角的探析[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赵星辰(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叙事探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董鑫(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英雄·时代·民族:电视剧《功勋》的共情叙事[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刘子怡(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演化与重构:计算广告在产业变革中的影响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米笑磊,王芳(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乡村共同场域的消解与重构——基于陕西省户县社火现代化演变的田野调查[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占琦(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场”与“破圈”:短视频仪式互动中体育非遗的数智传播[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韩雨1,张宇2(扬州大学商学院;扬州大学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信源、认知与情感:网络爱国主义生成机理及引导研究——基于2010-2019年网络舆情事件的模糊集分析[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张立岩,张海鹰(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后现代主义范式下的俄罗斯大众传播及其生态构建[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陈萱(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文化认同与符号消费:博物馆文创的符号建构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张红杰,于忠民(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论电视剧《绝密使命》的叙事风格与审美表达[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慈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八十年代初台港两地电影交往及评奖实践[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郭小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问题及出路——张昆教授新著《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学术思考[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冷颖姝(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记忆视角下乡村祠堂的身份认同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许丽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传播仪式观视域下的歌仔戏传播危机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田壘,汪欣(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连结与镶嵌:从线上纪念看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建构[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贾瑞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网络时代的社会关系网络与人类心灵特征[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柳家雪(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组接与嵌入:对乡村留守家庭智能摄像头使用的观察[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苏歆,蔡之国(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从“前数字时代遗民”到“数字移民”——三喻文化视角下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困境及应对[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张明阳(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媒介的地铁:城市移动空间中的交往互动[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焦雪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融媒体语境下警务类纪实节目的创新路径探究——以《您好,110》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杨海东(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触网”的实践思考[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