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圆慧,梁文召,韩路,王海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胡杨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任毅华1,2,3,周尧治1,2,3,侯磊3,4,方江平1,2,3,罗大庆1,2,3(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空间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韩豪,骆漫,李涛,韦小丽(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闽楠天然种群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陈科屹1,张会儒2,张博3,何友均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典型建群种的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陈新闯1,2,李锋3,李小倩1,2,胡印红1,2,韩婧1,2,胡盼盼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珠三角城市群生态空间分区方法与管控对策[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庞勇1,2,蒙诗栎1,2,史锴源1,3,余涛1,2,王晓慧1,2,牛晓栋1,2,赵旦4,刘良云4,冯敏5,覃先林1,2,王强6,佃袁勇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黑龙江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覆盖遥感监测[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潘英杰1,2,何志瑞3,刘玉林1,2,董凌勃1,4,吕文文4,上官周平1,4,邓蕾1,2,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连家砭林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潘莹1,2,郑华2,易齐涛3,李若男2(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烟台大学).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变化及影响因素 ——以大清河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丁易1,2,黄继红1,2,许玥1,2,臧润国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林业创新中心).抚育间伐对海南热带次生林地上生物量恢复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闵惠琳1,2,陈琳1,2,刘世荣3,曾冀1,李华1,2,郑路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对减雨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陈国鹏1,杨克彤1,张金武1,王立1,曹秀文2,刘锦乾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南部7种高寒杜鹃生物量模拟[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许小明1,邹亚东1,孙景梅2,田起隆3,贺洁1,何亮1,吕渡3,易海杰3,薛帆1,王浩嘉1,王妙倩1,冯学慧4,白云斌5,张晓萍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高级中学;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林业站).黄土高原北洛河流域林地枯落物特征及水分吸持效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玉鑫1,2,付晓莉1,王辉民1,2,戴晓琴1,寇亮1,方向民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千烟洲生态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氮磷添加对杉木根叶分解残余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乔冰,兰儒,李涛,陈明波,聂宁,石敬,任利利,段君雅,俞博凡(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海洋溢油生态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判定方法与模型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胡聪1,2,胡刚1,2,张忠华1,2,李峰3,4(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澄江喀斯特湿地沉水植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兰洁1,雷相东2,何潇2,高文强2,李玉堂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草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省天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及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张旭冉,张卫青,王海茹,卢晓霞,春风,赛西雅拉图(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克氏针茅草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放牧强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李雪,张婧,于婉晴,范雅双,李小玉(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京杭运河杭州段城市景观格局对河网水环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曹恭祥1,王云霓1,季蒙1,郭中1,李艳慧2,耿庆春3,包瑞3,刘佳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业局).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孙海燕1,2,孔德庸1,胡慧影1,杜丹凤1,马传芳1,郭伟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腐植酸浸种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郭鸿蓉1,吴福忠1,2,倪祥银1,2,熊德成1,2,魏文涛1,吴若冰1,朱玲1,胥超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亚热带次生林和人工林凋落枝水溶性碳氮磷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潘君1,2,王传宽1,2,王兴昌1,2(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温带阔叶树种根系长期分解速率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赖帅彬1,徐升2,简春霞1,陈志飞1,周俊杰1,杨全3,王智1,3,徐炳成1,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优势种叶片光合生理对氮磷添加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夏四友1,2,文琦3,许昕4,刘笑杰5,宋永永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空间相关视阈下浙江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子健1,高明1,吕洪伟1,周亮1,易华清1,刘莉2,3,刘冬平2(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师范大学).北戴河朱鹮野化种群非繁殖期日间活动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轶浩1,陈展2,周建岗3,张媛媛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沁县漳源林场).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纯林改造对土壤酸化特征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佳瑞1,2,孙从建1,2,郑振婧1,2,李晓明1,2(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山西省资源环境与信息化管理院士工作站).近57年来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刘继亮1,巴义彬2,牛瑞雪3,李锋瑞1,赵文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河北大学博物馆;兰州文理学院).河西走廊天然固沙植被区地表甲虫多样性及其对沙漠化的指示作用[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席璐璐1,缑倩倩1,王国华1,2,宋冰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荒漠绿洲过渡带一年生草本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刘俊霞1,2,3,薛丹1,2,黄新亚1,2,3,刘建亮1,2,高永恒1,2,陈槐1,2,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水位下降对若尔盖泥炭地垂直剖面土壤甲烷产生及厌氧氧化潜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