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蒋燕1,2,靳川1,2,姜晓燕1,2,李鑫豪1,2,魏宁宁1,2,高圣杰1,2,刘鹏1,2,贾昕1,2,3,查天山1,2,3(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油蒿叶片资源利用效率相对变化及其生物与非生物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谢晖1,邱嘉丽2,董建玮3,高田田1,4,赖锡军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HSPF模型在面源污染模拟与管控中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汤娜1,王志泰1,2,包玉1,2,陈信同1,马星宇1,韦光富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市基质对城市遗存自然山体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贵阳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杨欢1,乔远1,2,王兴邦1,2,陈新平1,2,张务帅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黄淮海玉米生产能源利用效率和净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张婷婷1,2,刘文耀1,胡涛1,2(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哀牢山常绿阔叶林兼性附生植物长叶粗筒苣苔的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岳雪萍1,王淘1,吕天星2,周涛1,刘琦1,唐磊1,周高子1,贾媛丽1,周伟1,任万军1,陈勇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川中丘陵区冬水田种植模式转旱作过程的土壤呼吸组分特征及碳平衡[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王俊,潘鸿,谢磊,崔国发(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华南五针松濒危机制的生态学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何思源1,闵庆文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平衡保护与发展:“保护兼容”理念源起、实践与发展[J].生态学报,2022,第15期
  • 石龙宇1,郑巧雅1,2,杨萌1,2,刘玲玉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城市韧性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张晓瑶1,2,虞虎1,2,张潇3,周侃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基于多源数据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李成1,赵洁2,3,庄智程1,顾思浩1(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子尧,黄楚梨,李倞,林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耦合InVEST-HFI-PLUS模型的生态分区规划与动态评估——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滕扬1,张沼1,张书理2,杨永昕2,贺伟2,王娜2,张正一3,鲍伟东1(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赤峰市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大兴安岭南段马鹿生境适宜性分析与生态廊道构建[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闫晓露1,2,李欣媛1,2,刘澄浩1,2,李佳伟3,钟敬秋1,2,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演变轨迹及其社会-生态驱动的地理探测——以大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朱陇强,郭泽呈,肖敏,秦梦谣,颉耀文(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半干旱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临洮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汪东川1,2,陈星1,孙志超3,辛燕1,王海庆1,柴华1,王鸿艺1(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市土木建筑结构防护与加固重点实验室;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长时间序列遥感生态指数变化监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田新民1,陈红1,钟林强2,黄海娇3,刘小慧1,张子栋3,杨孟平1,周绍春3(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穆棱林区马鹿种群分布数量及生境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胡尔查1,2,3,王晓江1,2,铁牛1,3,洪光宇1,2,苏和1,张艳楠4(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大青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归一化指数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曹永强,周姝含,杨雪婷(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近20年辽宁省植被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欧阳玲1,2,马会瑶3,4,王宗明4,5,路春燕6,王菜林1,2,张永生7,于显双1(赤峰学院;海图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赤峰学院环境演变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创新团队;赤峰市敖汉旗长胜镇自然资源所).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数据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状况动态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肖练练1,2,朱冬芳2,3,虞虎2(中华女子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游憩承载力模拟仿真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曾瑜皙1,钟林生1,2,虞虎1,周彬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大学旅游系).生态系统游憩服务功能维度及其形成——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左婵1,2,王军邦2,张秀娟1,芦光新3,叶辉4,王春雨5,张志军6,李英年5(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周侃1,2,张健1,2,3,虞虎1,2,钱者东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的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张法伟1,2,李红琴1,3,仪律北4,罗方林1,2,张光茹1,2,王春雨1,2,杨永胜1,2,李英年1,2(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碳汇服务中心).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空间驱动[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菲,曹永强,范帅邦(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碳”目标下东北三省水-能源纽带关系及网络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张旖琳,吴相利(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与毗邻非生态功能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差异[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朱躲萍1,2,叶辉1,王军邦2,赵烜岚2,左婵3,芦光新4,张法伟5,李英年5(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三江源区高寒植被地表反照率变化及其辐射温度效应[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陈万旭1,2,卞娇娇1,钟明星3,曾杰1,梁加乐4,曾源源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通达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