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志强,李可慧,任金哥,张琪(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基于LMDI-SD模型的山东省建筑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情景预测[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张新生1,魏志臻1,陈章政1,2,韩轶伟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基于LASSO-GWO-KELM的工业碳排放预测方法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赵佳龙1,冯和平1,胡树国1,2,周枫然1,2,李剑3,王德发1,刘智勇1,2,张体强1,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气体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稳定气态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任宏洋,杜若岚,谢贵林,金文辉,李琋,邓源鹏,马玮,王兵(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省环境保护油气田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府永兴实验室).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识别方法研究现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陈标华,田梦,徐瑞年(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化工生产中温室气体N2O排放与工业化减排技术[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付帅1,2,彭雨欣1,徐炳先1(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重点实验室).基于PLUS与InVEST模型的鄱阳湖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刘杰1,葛潇1,赵振宇1,2(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华北城市群碳排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王智琦1,李建国2,3,彭彬彬4,5,向万里1,3,6(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兰州交通大学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兰州交通大学现代物流研究所).西部地区交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脱钩效应分析[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肖扬蕙1,2,吕辉1,2,吕大娥3(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省智慧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基于STIRPAT模型的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特征与减碳潜力分析[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王庆荣1,王俊杰1,朱昌锋2,郝福乐1(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融合VMD和SSA-LSSVM的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单昌功1,2,3,4,王薇1,谢宇5,吴鹏1,6,曾祥昱1,6,祝钱钱1,6,梁彬1,6,查玲玲1,刘诚6(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合肥学院自动化系).基于地基便携式FTIR的CO2与CH4柱浓度观测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赵兵杰,王春博,高鹏远,左伟昆,智子薇,薛丙欣(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河北省煤炭地下气化研究中心)).基于卫星遥感的大气CO2浓度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以河北省为例[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逯又豪1,杨帆2,张溪3,孙松华4,庞小兵1(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长江师范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绍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基于传感器的CO2检测仪在水库CO2通量检测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王沁意1,2,3,盛扬悦1,2,3,宋宁宁1,2,3,张珺绮3,曾颂曦3,钱晓雍1,邱恺培2,3,4,5,刘启贞6(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化工过程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保护化学污染物环境标准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上海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污水处理过程CH4与N2O排放监测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张海滨1,卢迪1,王永昌1,田文爽1,宋学行2,孙楠楠2(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CO2海底地质封存泄漏监测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熊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定标与表征技术重点实验室).高轨高时空分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仪[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李仁仕,邓昊,金谷雨,许振宇,黄安,姚路,何亚柏,阚瑞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本振激光强度调制激光外差光谱遥测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王展鹏1,2,刘琦1,叶航1,张敏1,刘双星2,翁艺斌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油气资源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O2地质封存泄漏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全昭熹1,陈湘生1,2,3,陈锋4,高望4,韩文龙1(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佛山市建盈发展有限公司).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隧道施工渣土利用减碳效果分析[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俞洁,张勇,李清瑶(中国计量大学质量经济研究所).制造业碳减排的脱钩效应及驱动机制 ——一个二维分析框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王朔1,陆云平2,刘树洋3,陈亢利1(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苏州市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孙宝东,张军,春雨童(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中国省域碳中和能力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罗文蓉1,2,3,车慧正1,苗世光3,桂柯1,赵恒恒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城市碳通量监测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陈晨1,李薇2,翟梦瑜3,包哲2,王振宇4,5,朱亮亮4,5(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区域间贸易对上海市能源碳排放影响[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高淑丹,张听雪,滕晓,任静,张金冉,高晨琦,牛亚婷,卞荣星,孙英杰(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市垃圾处理处置单元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潜能分析[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周磊,庞小兵,吴振涛(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便携式高精度二氧化碳检测仪的研制及湿度干扰消除的研究[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刘红位1,2,3,卞晓冉4,冯嵩5,张滢6,程扬健4(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研究设计院;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干湿交替下植物单种与混种对土质覆盖层甲烷减排的影响[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吴启贤1,谢新艳2,陈赟2,金孜怡2(梧州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 王琳1,杨木言1,高钰强2(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黄土隧道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与分析[J].环境工程,2023,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