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许峰1,杨莉2,熊义峰1,刘坡2,张尧成1(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搅拌摩擦加工Al-Pb表面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织构[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贾向东,赵阳,徐思齐(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热处理参数对5052铝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王蓉1,房灿峰1,2,徐尊严1,王荫洋1,仲崇宇1(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Zn元素对Mg-25Sn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张伯君1,业成1,周彬彬2,方学锋1,文耀华1,周昌玉2(南京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锆-钛-钢复合板界面损伤机理及表面耐腐蚀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王跃明1,2,唐求豪2,熊翔3(湖南科技大学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高温耐磨材料及制备技术湖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W/Re合金靶材的显微结构及磁控溅射沉积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张胤1,冯齐胜1,陈光耀1,2,肖玉彬1,刘晓梅1,鲁雄刚1,2,李重河1,2(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特种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BaZrO3/Y2O3复合耐火材料制备及其与TiAl合金界面反应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徐娜1,孙梦真1,朱腾龙2,于龙娇1,耿多1,徐占林1(吉林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一步法合成La0.4Sr0.6Co0.2Fe0.7Nb0.1O3-δ-Ce0.8Gd0.2O2-δ对称电极应用于SOFC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汪佳1,2,刘伟2,束国刚3,李丘林1(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Al2O3/TiB2/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高温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田伟,钟燕,王宇宙,吴晨,李祚军(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GH4169D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持久断裂特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杨子酉,房玉超,何景山(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束环焊2 mm高纯铌熔池行为的数值模拟[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郭向朝1,2,刘作娇1,李海兵1,胡丽丽1,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热处理对铈钨电极表面元素分布和价态影响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阮丁山1,2,李玲2,杜柯1,毛林林2,李斌2,方庆城2,徐振鹏2,胡国荣1(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Mg-Y共掺杂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高文林1,2,陈军洲1,2,孙刚1,2,黄粒1,2,陆政1,2(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市先进铝合金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Mn元素在7A99铝合金中微观组态分布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秦文峰,王新远,李亚云,艾璇,符佳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可感应加热的Ni-CNT/LIT-PDMS复合材料疏冰/除冰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刘永1,2,赵海燕1,彭云2,马肖飞3(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钢铁研究总院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铝合金/不锈钢惯性摩擦焊接头的组织特性和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黄金1,鲍少娟1,鲁林峰2,杨骥1,白焱辉1,张娟1,高勇1,王继磊1(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研发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薄膜光电中心).高迁移率的钛掺杂氧化铟薄膜在晶硅/非晶硅异质结电池上的应用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3期
  • 王可1,2,赵永庆1,2,贾蔚菊2,侯智敏3,李思兰2,毛成亮2(东北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热处理对Ti90钛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汪豪杰,杨芳,郭志猛,邵艳茹(北京科技大学).3D打印钛及钛合金的发展现状及挑战[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李昂,吴福,高蔚,张毅(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粒子输运与富集技术重点实验室).核电用316H不锈钢的蠕变性能评估[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刘时兵,娄延春,赵军,谢华生,李重阳,刘鸿羽,张爱博(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铸造工艺对钛合金Ti5Al2.5Sn ELI铸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黄波1,李轩1,2,谢小青1,来升1,田进3,田伟3,柳忠彬1(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C4合金表面扩散渗硅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和失效机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张崇乐,包翔云,张金钰,刘刚,孙军(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稳态β钛合金的成分设计、变形机制与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黄力1,纵宇浩1,王虎1,常峥峰1,2,张舒乐2,钟秦2(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钕的添加对V2O5-MoO3/TiO2平板式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张航1,孙洋洋1,2,Igor.V.Alexandrov3,方志刚4,易承杰5,董月成1,常辉1,周廉1(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研究院;江苏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2228部队;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高强韧Ti-3Al-5Mo-4Cr-2Zr-1Fe合金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杨添淇,赵修臣,程荆卫,谭成文,于晓东,刘影夏(北京理工大学).Cu和Sb元素添加对Sn-Bi共晶合金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韩志宇1,2,张平祥1,宋嘉明2,王庆相2,梁书锦2,唐斌1,赖运金2(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热处理对粉末冶金Inconel 718高温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王荫洋,王蓉,房灿峰,徐尊严(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再结晶退火对Mg-1.5Y板材组织、织构及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靳雨馨1,石颖哲1,王璇1,2(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改性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冯瑞,王克鲁,鲁世强,李鑫,周璇,钟明君(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Zr-4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物理本构模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 孙博林1,江鹏1,2,彭国胜1,史晓斌1,张世宏1,宋广生1(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Al含量对铸态V-Alx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