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珽(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设计师职业能力特点 构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李必新,张荷婷,李仲阳(湖南师范大学).论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共生性转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张宇(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徒经历如何影响个人职业生涯成功: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肖尚军(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师本科标准下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建设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郑永进,陈云志(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技能人才“实战共同体”模式研究——以数字安全类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胡彦1,彭飞霞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中职教育智慧教研模式建构与实践检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周雷1,邱勋2(苏州市职业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于“四位一体”的高职高质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以金融科技系列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姜丽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持续发挥引擎作用 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杨睿(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协同育人有效方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5期
-
向丽(武汉职业技术学院).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刘晓(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技能型社会构建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再论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杨克瑞(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与创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雷前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三角职业高等教育一体化:弱势省域的发展逻辑和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方兵(江苏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建设:实然、必然与应然——基于30家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考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王珏(南宁师范大学).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多淑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制度逻辑视域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为机理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杨虹,龚添妙(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实施绩效评价的逻辑解构及突破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赵坚(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特点、举措与推进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马君,张苗怡(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基础教育”定位下中等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崔岩(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类型定位视域下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特色创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韦伟松1,唐启焕2,梁朝益2,覃彩霞2(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赋能精准扶贫举措探索——以广西河池市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陈鹏,刘铖(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孩”何以赋能中职发展——多孩家庭的职校选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安培(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党的建设:必要性、主要任务与推进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王贵红.融合共育:内地西藏中职班人才培养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4期
-
邓文勇(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问题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3期
-
匡瑛,邓卓,朱正茹(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升格冲动”抑或“应时之需”:职业本科发展之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3期
-
周如俊,陈冬云,陆道华(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德技艺道”融合:中职校领航计划建设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与实践操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3期
-
唐忠宝,闫旭(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3期
-
郑炜君1,蒋亦璐2(广东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学习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院).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