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增凯1,刘慧文1,杜慧滨1,王媛2,贾宁1,田津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京津冀地区大气主要污染物虚拟治理成本分摊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操梦颖1,2,杜俊逸1,2,桂梦瑶1,2,吴代赦1,2(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种进水碳源条件下侧流活性污泥工艺的脱氮除磷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郑于聪,杨乾,杨丹,刘营,孙转转,王晓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芦苇和香蒲种间竞争对混合种植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净化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胡烨1,2,徐辉2,王殿常3,王旭2,曾超怡1,2,边睿4,齐维晓2,刘会娟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长江重点江段枯水期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超1,2,辛小康1,2,王树磊3,贾海燕1,2,雷俊山1,2,尹炜1,2(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库水源地面源污染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长距离人工输水渠道水质时空演变规律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雅瑞1,2,李光华1,邓顺熙1,2,孙智钢1,宋慧1,3,路珍珍1,巴利萌1,李姜豪1(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长安大学旱区地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渭南市道路移动源高分辨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亚军1,冯炬威2,李雅倩1,虞方伯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土壤污染生物修复重点实验室;浙江环信环境自动检测有限公司).高产铁载体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YQ9促生特性研究及其对重金属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牛司平1,于江华2,程一松3(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检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绿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江经济带典型矿业城市马鞍山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颗粒物潜在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尉鹏1,李娟1,2,赵森3,靳文静1,胡荣明2,曹军骥4,胡京南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合肥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演变及PM2.5区域输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妍燕,师欣茹,毕文龙,秦俊梅,刘奋武(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施氏矿物协同Cu(Ⅱ)活化过硫酸盐去除水中土霉素的效果[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少娴1,曹刚1,张迪1,冯乃宪2,陆刚1,莫测辉2,潘涌璋1(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污染控制与修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基于缓释固体碳源的好氧反硝化复合菌NF21+FX32脱氮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宋荻1,陈炜1,余伟1,杨琥1,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阻垢缓蚀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常国梁1,吴敬东2,魏源送3,叶芝菡1,张守红4,廖洪5,吴迪梅6,曹引7(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水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北京市畜牧业环境监测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于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北运河上游生态修复专栏序言[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闫雨婷1,2,谷黄河1,李添雨2,何春利2,杨艳红2,3,王帅4,黄炳彬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官厅水库管理处;北京沐尘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再生水河道菹草管控的生态响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曾婷1,2,王鹏1,2,陈世龙3,吴波波1,2,舒旺1,2,徐启渝1,2,黄益平1,2,丁明军1,2,张华1,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疆雨,李明翰,李泽昌,周春艳,罗芳,潘一帆,刘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人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振宁1,毕珏1,杨丹蕾1,崔烨1,刘海2,郑钦象3,杨极2,向萍1(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环境浓度下铜锰复合暴露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单威1,张正豪1,黄大伟1,李冰冰1,李激1,2,3(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聚酰胺微塑料对大肠杆菌和脱氮副球菌的毒性[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项硕1,2,王磊3,王红3,刘俊萍3,马晓雁3(浙江科技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杭州市水源切换对饮用水中DBPs分布影响及其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马帅,黄志辉,纪亮,赵海光,田苗,王军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车载测试的国Ⅵ重型柴油车CO2和NOx排放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孙志高1,2,3,胡星云1,3,师自香1,3,厉彦哲1,3,王晓颖1,3,张鹏飞1,3,童晓雨1,3(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闽江河口不同湿地近地气层中H2S浓度日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于宇雷1,翁小乐1,2,吴忠标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省工业锅炉炉窑烟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eWOx催化剂协同脱除氮氧化物及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反应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王雪悦,陈庆强(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崇明岛东部不同年代围垦区土壤有机质组成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吴颜岐1,2,3,刘莹1,宋帅2,3,史雅娟2,3,杨胜杰2,3(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环黄渤海地区土壤介质中PFOS网格排放清单估算及不确定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邢涛1,雍毅1,张韵洁1,吴怡1,侯江1,吴迪2,刘恒博1(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底泥与衰亡植物营养释放及细菌群落演替差异的比较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黄锦平1,吴泽涛1,苏玉萍1,2,3,佘晨兴1,张立香1,肖宇梅1,杨洪4(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重点实验室;英国雷丁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系).不同浓度和形态磷模拟调控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实验[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杨柳1,王韬略2,严俊萍1,印慧1,李建森1,韦庆1(江苏省环保集团/江苏省苏核辐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环保集团/江苏省苏力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类芬顿反应对长期施肥土壤中有机碳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曹阳1,2,温胜芳2,王晓1,单保庆2(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白洋淀沉积物耗氧速率及氧亏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詹骥,靖宪月,刘星,周顺桂(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石墨烯/血红素仿生涂层促进电活性微生物产电的效应和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2期
  • 张心茹1,曹茜2,季舒平1,陈浩1,张廷靖3,刘建1,4(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