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刘炜1,王会霞1,赵晋灵2,3,侯德义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发环保产业控股有限公司).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基体材料筛选[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施昊坤1,吴次芳1,胡一鸣1,林耀奔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院).土地整治对盐碱土壤细菌群落动态和组装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王宇程,朱君,徐国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亚洲碳质气溶胶与生物质燃烧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庞宇婷1,2,徐宏辉1,单萌1,2,浦静姣1,董一雷1,2(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江三角洲地区CO2浓度本底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程先富1,周志凌1,2,蔡菁菁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南京市宁海中学).基于模式模拟的苏皖鲁豫交界区典型月份PM2.5 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姑力巴努·艾尼1,高可心1,郑怡1,麦麦提·斯马义1,2,3,谢绍东3,祖力皮亚·艾尼4(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气象站).中国炼油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其减排潜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魏云梅,陈莲英,任婷婷,李蕾,叶志洪(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体和土壤中氰化物的效能和机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胡悦,李晓飞,邓燕萍,江锋,党志,郭楚玲(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过氧化氢驱动亚铁氧化对施氏矿形成及其吸附As(V)行为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曾敏1,2,戢林1,邹渝2,蒋小均2,谭玉兰1,闫敏1,孙晋睿1,2,赵珂1,邹立扣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畜禽粪便源芽孢杆菌多样性及对铜耐受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2期
  • 曹梅1,2,范绍佳1,3,靳春4,蔡倩2,贺沅平1,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珠海市气象局).2015—2020 年广东臭氧污染特征、污染天气分型及局地气象要素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刘南希1,2,何成1,2,刘晨曦1,2,何国文1,2,王一鸣1,2,王浩霖1,2,曹梅1,3,卢骁1,2,范绍佳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2015—2021 年广州市臭氧和PM2.5复合污染特征及天气分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黄俊1,2,廖碧婷3,王春林2,4,刘文君1,刘霞1(广州市气象台;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州市黄埔区气象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州逐时臭氧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研究及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李磊1,2,何钰清1,3,兰紫娟4,黎煜满1,杨红龙5,范绍佳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深圳臭氧污染的环境气象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雷蕾1,张金谱1,裴成磊1,陈彦宁1,常鸣2,邱晓暖1(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2021年一次春季北方沙尘过程对广州空气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张子鸣1,王艺杰1,王莹1,邓希1,郝珖存2,3,王凡1,4,覃章才1,4(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集团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珠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潘巧英1,2,3,李婷苑2,陈靖扬2,李伟炽1,陈辰1,3(佛山市气象局;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GRAPES 模式佛山市臭氧污染气象指数的构建和预报[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沈劲1,李婷苑2,廖彤1,赵文龙3,陈瑶瑶1,陈多宏1,钟庄敏1,王伯光4,杜晓光5(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保护大气二次污染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珠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北部战区空军参谋部).广东省夏秋季臭氧污染与台风的关系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云翔1,申冲1,2,王春林1,2,3,陈继奋1,裴成磊4,问楠臻1,张金谱4,蔡顺明1,邱晓暖4,周扬1(广州市气象局;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典型环流形势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周炎,陈多宏,林玉君,张涛,翟宇虹,蔡日东(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春季一次区域臭氧污染过程的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张金谱1,2,3,裴成磊1,2,3,陈彦宁3,雷蕾3,王新明1,2,黄俊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气象台).基于垂直观测数据融合的广州市臭氧污染过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廖彤1,吴梦曦2,刘素琳2,廉秀峰2,蔡日东1,陈多宏1,成春雷2,杨帆3,李梅2(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臭氧对颗粒物中有机组分形成的关键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梁宇暄1,2,裴成磊3,4,高敏1,2,周声圳1,2,5,6,赵军1,2,5,6,张金谱3,4,杭建1,2,5,6,范绍佳1,2,5,6(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热带大气海洋系统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广州市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范绍佳1,2,王海潮1,2,卢骁1,2,何国文1,2,曹天慧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陆杰英1,余锐2,范绍佳3,4,孙丽颖1,吴健达1,王春林5,4(广州市增城区气象局;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5—2021 年广州地区近地面O3浓度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岳海燕1,蒋媛2,顾桃峰3,王春林4,吴昊2(广州市气象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基于广州塔多层观测的城市臭氧污染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何成1,2,何国文1,2,刘晨曦1,2,王浩霖1,2,陈星宇3,刘南希1,2,王海潮1,2,卢骁1,2,范绍佳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暖季夜间臭氧增加事件的特征及一次水平输送个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何国文1,2,何成1,2,王海潮1,2,苗圣杰1,2,刘晨曦1,2,王一鸣1,2,刘南希1,2,曹天慧1,2,邓涛3,吴兑3,4,卢骁1,2,范绍佳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珠江口近地面夜间臭氧上升现象:基于垂直观测的两个个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黎煜满1,2,李磊1,3,4,谢洁岚1,5,赵伟6,张阿思2,郑昱7,汪海恒8,范绍佳1,3,4(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象台(南海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广东省韶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韶关市气象局;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水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基于KZ 滤波法的韶关市O3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刘晨曦1,2,何成1,2,何国文1,2,贺沅平1,2,刘南希1,2,苗圣杰1,2,许欣祺1,2,范绍佳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冷高压影响下高层水平输送对珠海市三维臭氧浓度分布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 黄若琳1,朱云1,张冰瑶1,王韶翊1,袁颖枝1,黎杰1,游志强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华云创信(广东)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染减排及新冠肺炎对广州空气质量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