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国玉1,张凌1,陈钰2(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浅析软性新闻的温情表达[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瞿佳(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媒介融合视域下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治理角色调适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朱仪杰(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具身化认知视角下“VR新闻”的视听在场与意义想象[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陈董荣(福州广播电视台).疫情防控常态下主流媒体短视频的创优之道——以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中心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邹佳丽(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叙事与符号表征:中央级主流媒体微视频对红色文化的意义建构[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陈钰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1世纪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身体书写与城市想象[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杨皓(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双子杀手》:数字影像下的景观塑造[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吴雪晴(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影像、叙事、审美:主旋律电影的创新路径——以《长津湖》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陈丹婷(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镜像”映照下的身份构建:《你好,李焕英》的亲情伦理阐释[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覃晓清(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做新时代的记录者[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李映雪(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现代文学现代性传播中的地理时差——评李先国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研究》[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林斯雨(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身体、建筑与技术:三坊七巷文化记忆的再建构[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许德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介语境下话语表达转向及网络空间治理[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梁晓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建党百年报道框架的探索与创新——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韩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幼稚”还是“童趣”:动画电影翻译的语言及跨文化传播功能[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卢康(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电影如何影响观众的社会认知——以《明日世界》的观众影响实验为考察对象[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 林晨洁(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0-2020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回顾与反思[J].东南传播,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尾页 共有1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