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巧华,徐嘉,刘玲,王健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垂向湍流、温、光对浅水湖泊下沉藻类垂向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陈星1,刘正祥2,段兴德2,邵宗体2,浦恩念2,苏超2,杜春红2,李玉琼2,高子厚2(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滇西北高原藏区小型兽类体表寄生蚤的生态位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解季明1,丁新颖1,张宇杰2,汪正祥1,3,戴璨1,3(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试验室).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人工授粉的有效性:授粉工具与花粉保存[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亚茹1,田宝玉1,张碧尧1,范競文1,戈峰2,王国红1(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逆境响应与代谢调控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饵料蛋白水平对德国小蠊肠道细菌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王子健1,高明1,吕洪伟1,周亮1,易华清1,刘莉2,3,刘冬平2(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安徽师范大学).河北北戴河朱鹮野化种群非繁殖期的日间活动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刘世荣1,庞勇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天然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研究专栏 导读[J].生态学报,2021,第13期
-
张学渊1,魏伟1,周亮2,郭泽呈1,李振亚1,张静1,颉斌斌3(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城市学院旅游学院).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肖华斌,何心雨,王玥,王洁宁,姜芊孜(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福祉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视角[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陈宽1,2,杨晨晨1,2,白力嘎3,陈瑜1,2,刘锐1,2,潮洛濛1,2(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内蒙古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胡宗达1,刘世荣2,刘兴良3,胡璟4,罗明霞1,李亚非1,石松林5,吴德勇1,肖玖金6(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李可1,谢厦1,孙彤1,2,孙约兵1(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鸡粪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曹丰丰,刘瑞雪,黄国柱,吴泓瑾,赵传燕,李伟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短期氮添加对祁连山亚高山草地生产力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豆昕桐,王英杰,王华忠,岳洁瑜(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耐盐和盐敏感型小麦品种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差异[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郝帅1,孙才志2,宋强敏1(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基于ESTDA模型的中国水生态足迹及水生态压力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龚心语1,2,黄宝荣1,邓冉3,黄凯2,孙晶4,张丛林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自然保护区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标准 ——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陈晓辉,曾晓莹,赵超超,邱荣祖,张兰怡,侯秀英,胡喜生(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道路网络生态效应分析 ——以福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丁亚鹏1,2,张俊华1,2,3,刘玉寒2,卢翠玲2,王烁骞1,2,秦静婷1,2,丁圣彦1,2,3(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基于GWR模型的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黄雪松1,陈燕丽2,莫伟华2,范航清3,刘文爱3,孙明2,谢敏1,徐圣璇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遥感应用试验基地;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吴其超1,臧凤岐2,李呈呈1,马燕1,高燕3,郑勇奇2,臧德奎1(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黄河下游国家林业局林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木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烟台昆嵛山林场).濒危树种五莲杨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盖美1,2,3,翟羽茜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水资源-能源-粮食-支撑系统安全测度及协调发展[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许国琪1,2,3,刘怡萱2,3,曹鹏熙2,3,姬亚丽2,3,李敬科2,3,李小燕4,刘星2,3,4(张家口学院;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极端环境生物适应与进化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不同组织内生菌多样性的研究[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焦克1,张旭博2,徐梦2,刘晓洁2,安前东1,张崇玉1(贵州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藏东南典型暗针叶林不同土壤剖面微生物群落特征[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姜倩倩1,刘超1,胡正华1,于凌飞2,杨再强1,陈书涛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对水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赵玲玲1,2,夏军2,杨芳3,杨龙1,徐飞1(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公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珠江河口动力学及伴生过程调控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水生态修复及展望[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丁敬坤1,2,3,李加琦1,2,薛素燕1,2,张雯雯1,2,霍恩泽1,2,马占飞1,2,于文涵1,2,毛玉泽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莱州湾小清河口近岸海域底栖生境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
蔡芸霜1,2,3,张建兵1,2,3,钟丽雯1,2,3,陆双龙1,2,3,黄丽排1,2,3,闫妍1,2,3,罗为群4,朱同彬4,胡宝清1,2,3(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桂西北峰丛洼地农作区土壤真菌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1,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