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新宇1,孟士婷1,2,黄庆旭1,2,张瀚1,杨梦露1,焦晨泰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土地资源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人类福祉的区域规划[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焦丽君1,刘瑞民1,王林芳2,党晋华3,4,肖艳艳4,夏星辉1(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SWAT模型的汾河流域生态补水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敏1,胡守庚2,3,张绪冰1,张学斌4,吴思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干旱区绿洲城镇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以张掖绿洲乡镇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焦雯珺1,刘显洋1,2,何思源1,闵庆文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多类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国家公园综合监测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马南方1,高晓东1,2,赵西宁1,2,赵连豪1,刘华清1,杨孟豪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区退耕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地形植被对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蔡玉佳1,2,沈菊培1,张成军3,冯虞彦4,DI Hongjie5,贺纪正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和环境科学系;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土壤与环境研究中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陈春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凯1,厉萌萌2,刘德权1,张凌基1,刘可欣1,许华3,唐亮3,何明珠3,张珂1,4(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腾格里沙漠不同组成生物结皮特征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新源1,2,3,马立鹏1,2,程小云1,2,张琴1,2,兰芳芳1,2,李源1,2,唐霞3,曲浩3,连杰3,李玉霖3(甘肃省生态资源监测中心;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不同治沙措施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秦立厚1,2,刘琪璟1,孙震1,徐振招1,斯庆毕力格1,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其与叶性状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倪健1,2,夏洁1,程琦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植被地理学:从传统植被地理学到功能植被地理学[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贺慧丹1,2,李红琴3,祝景彬1,2,张法伟2,4,杨永胜2,4,王春雨2,4,罗方林2,4,李英年2,4(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祁连山南麓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年际动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潘伯桂1,2,3,刘丙权1,2,3,蔡昆争1,2,3,王维4,田纪辉1,2,3,吕稳稳1,蔡一霞1,2,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硅素分期施用对镉污染水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高俊峰,张志明,蔡永久,黄佳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水生态保护目标制定的理论与应用[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张法伟1,2,李红琴1,3,李文清3,王军邦4,仪律北5,罗方林1,2,张光茹1,2,王春雨1,2,杨永胜1,2,李英年1,2(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碳汇服务中心).三江源国家公园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特征评估和等级区划[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颜玉倩1,2,祁栋林1,2,沈晓燕1,2,曹晓云1,2,乔斌1,2,何彩青2,3,赵梦凡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象台).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赵梦凡1,2,赵彤1,2,颜亮东1,2,李英年3,温婷婷4,祁栋林1,2,苏文将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候中心).三江源区近60年不同气候态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王云霓1,代海燕2,曹恭祥1,张慧1,梁海荣1,桑昊1,杨溢文1,刘红梅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年增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陈万旭1,2,卞娇娇1,钟明星3,曾杰1,梁加乐4,曾源源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信阳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通达度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马南方1,高晓东1,2,赵西宁1,2,赵连豪1,刘华清1,杨孟豪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丘陵区退耕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地形植被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赵梦凡1,2,赵彤1,2,颜亮东1,2,李英年3,温婷婷4,祁栋林1,2,苏文将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候中心).三江源区60a不同气候态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陈春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朱陇强,郭泽呈,肖敏,秦梦谣,颉耀文(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半干旱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临洮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潘伯桂1,2,3,刘丙权1,2,3,蔡昆争1,2,3,王维4,田纪辉1,2,3,吕稳稳1,蔡一霞1,2,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硅素分期施用对Cd污染下水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张旖琳,吴相利(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与毗邻非生态功能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差异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左婵1,2,王军邦2,张秀娟1,芦光新3,叶辉4,王春雨5,张志军6,李英年5(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颜玉倩1,2,祁栋林1,2,沈晓燕1,2,曹晓云1,2,乔斌1,2,何彩青2,3,赵梦凡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象台).三江源地区季节冻土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4期
-
乔治1,蒋玉颖1,贺曈1,卢应爽1,徐新良2,杨俊3(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张茹倩1,李鹏辉1,徐丽萍1,2(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绿洲城镇与山盆系统生态兵团重点实验室).城镇化对新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