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倩1,2,刘红文1,2,贾淑霞1,3,申建国4,陈学文1,张士秀1,张延1,高燕1,2,梁爱珍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华大学林学院;农安县巴吉垒镇综合服务中心).保护性耕作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朱从谋1,苑韶峰1,杨丽霞2(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生态环境效应——以浙江省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彭建兵1,2,3,4,申艳军1,2,3,金钊1,3,5,刘铁铭6,李永红7,庄建琦1,2,王震洪2,8,余琛1,2,3,成玉祥1,2,马鹏辉1,2,高帅7,李振洪1,2,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地质环境监测站;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关键思考[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孙玉真1,王志泰1,2,包玉1,2,魏文飞1,杨兴艺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市遗存山体植被群落特征对不同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何颖1,马松梅1,张林1,张云玲2,贺凌云1(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兵团绿洲城镇与山盆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干旱区景观生态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玛纳斯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张仕超1,2,刘竞宇1,冉龙池1,张煊赟1,邵景安1,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提高森林覆盖率目标的跨区县横向生态补偿与供需对接——以重庆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张平究,梁川,陈芳,俞姗姗,周利,张金花(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退耕还湿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变化过程[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肖璐瑶1,2,张勘3,朱玉东3,束潇潇1,2,4,郑普阳1,2,4,王远飞1,2,4,梁福轩1,谢锋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凉螈保护空缺分析与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王博娅,刘志成(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基于改进生态绿当量的城市绿色空间要素配置优化——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樊子豪,张瑞香,冯雪琦,马瑞婧,郭二辉(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滨湿地不同植物群落根系分布特征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以黄河中游荥阳段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王利民,黄东风,何春梅,刘彩玲,李清华,黄毅斌,王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欧明辉,钟业喜,马宏智,冯兴华,肖泽平(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采砂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水陆交错带形态及景观格局变化[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张媛媛1,2,王晓锋1,3,2,王轶浩1,3,2,袁兴中1,3,4,李阳兵1,3,2,王可洪5(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消落带不同坡度狗牙根及实生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徐丽1,何念鹏1,2,3,于贵瑞1,2,赵航1,柴华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地面观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多源数据整合方法[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杨扬,王嵘,陈小勇(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榕-传粉小蜂化学通讯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吕凯,诸爽爽,谷磊,孙运菲,张露,杨州(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舍曲林对蚤状溞诱导型反捕食防御代内与代际可塑性的干扰效应[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徐梦珍,杨瑶,张家豪,傅旭东(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DNA技术在贻贝入侵监测中的应用挑战[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崔娟娟,信忠保,黄艳章(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赵露1,2,王效科1,2,3,姚扬1,2,孙旭1,3,周伟奇1,2,3,张红星1,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城市复杂环境中碳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郭线茹1,2,刘晓光1,2,汤清波1,2,丁识伯3,周洲4,李为争1,2,马继盛1,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省害虫绿色防控国际a联合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扬州海关;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植食性昆虫寄主植物嗅觉搜寻述介[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闫洋洋1,2,王谢3,4,严坤1,2,刘勤1,2,李明1,2,徐佩1,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万州典型区水土保持监测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干热河谷区泥石流滩地不同景观类型土壤与微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李婉书1,2,3,赵劲松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磷含量与有效性对N2O排放量的影响元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马进鹏1,2,3,4,庞丹波1,2,3,陈林1,2,3,万红云1,2,3,李学斌1,2,3(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呼吸对短期氮、水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罗建平1,2,王宁1,2,宋菲菲1,魏汉博1,原白玉1,唐钰鑫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大庆市6种绿化树种对SO2、NO2的消减及滞尘效应[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王怡萌1,段磊磊1,陈聪1,王铭1,2,3,王升忠1,2,3,赵婧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泥炭沼泽研究所;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不同水位管理对恢复泥炭地土壤CO2、CH4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肖倩茹1,2,3,江蓝1,2,3,贾梅花1,2,3,何中声1,2,3,陈博1,2,3,刘金福1,2,3,朱德煌4,陈文伟5,李文周5(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生态与资源统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武夷学院;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戴云山黄山松群落生态火用空间异质性[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王树林,侯扶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粪种子库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生态意义[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
刘瑞雪1,林小龙1,陈龙清2(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西南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淹干扰下水库水滨带植物群落谱系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格局[J].生态学报,2023,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