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启事[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7期
-
张艳丽1,何祥林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谭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董金明,陈梦庭(上海海事大学).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难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张伟莉(西南政法大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借鉴和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李力,金昕(东北师范大学).立德树人的历史进路、时代意涵和实践指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周荣甲(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校团组织如何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赵会泽1,张力2(东南大学;西华大学).新媒体叙事转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檀慧玲,万兴睿,罗良(北京师范大学).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刘复兴,邢海燕(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王军(忻州师范学院党委).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王文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公共课程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宋友文,王易(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刘军,姜扬,傅帆(重庆师范大学).大学生成长记录的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马陆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杨亚辉.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之道——访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王瑶,王弘扬.地方高校如何释放改革活力——访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和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韩晓萌.着力做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访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宋来(华东理工大学党委).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四维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朱庆葆1,任俊2(江南大学党委;江南大学).新时代高校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高璐璐,赵雯(东北大学).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对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张菊玲(北京联合大学).高校要做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引擎[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缪涛江(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多元继续教育平台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
(《中国高等教育》编辑部).《中国高等教育》“卓越实习生计划”招募启事[J].中国高等教育,2019,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