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彦龙,郑易安(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环境污染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黄河干流水质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刘坤和1,薛玉琴1,竹兰萍1,徐飞1,2,朱志豪1,张拓1,3,张富斌1(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嘉陵江滨岸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赵楠1,2,3,卢毅敏1,2,3(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福州大学福建省数字区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表臭氧浓度估算及健康影响评估[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胡志娥1,2,肖谋良2,王双2,童瑶瑶2,鲁顺保1,陈剑平2,葛体达1,2(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养分和生态酶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王兴1,2,钟泽坤1,2,朱玉帆1,2,王佳懿1,2,杨改河1,2,任成杰1,2,韩新辉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温和增雨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肖致美1,徐虹1,高璟贇1,蔡子颖2,毕温凯1,李鹏1,杨宁1,邓小文1,戢运峰1(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张志豪1,陈楠2,祝波2,陶卉婷1,成海容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任秀龙1,胡伟2,吴春苗1,胡偲豪1,高娜娜1,张崇崇1,岳亮3,王金喜1,樊景森1,牛红亚1(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河北省邯郸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华北南部重污染城市周边区域二次气溶胶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王丽丽,刘笑杰,李丁,孙颖琦(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江经济带 PM2.5空间异质性和驱动因素的地理探测[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刘畅1,2,徐应明1,2,黄青青1,2,陶雪莹1,2,王林1,2,孙约兵1,2,赵立杰1,2(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产地环境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不同冬小麦品种镉富集转运及离子组特征差异[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任超1,2,任彧仲1,2,王浩1,朱利文1,李竞天1,杜倩倩1,李萍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深部预测重点实验室).镉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特性[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刘妍妍1,杨雷峰2,谢丹平2,泽仁央宗3,黄志炯4,杨俊5,赵鹏6,韩静磊2,贾文超2,袁自冰5(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湖南省臭氧污染基本特征分析及长期趋势变化主控因素识别[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李乐,刘旻霞,肖仕锐,王思远,米佳乐(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山东半岛近地面O3浓度时空变化及潜在源区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刘新军1,王淑娟1,刘程1,范莉茹1,付翠轻1,齐堃1,宿文康2(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COVID-19疫情期间雄安地区VOCs的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王帅1,王秀艳1,杨文2,王雨燕1,白瑾丰1,程颖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淄博市城区臭氧超标期间的VOCs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秦涛1,2,徐勃3,王信梧3,李丽明2,杨文2,王晓丽1,耿春梅2(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淄博市夏季城区与背景点VOCs污染特征比较[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刘淑丽1,简敏菲1,2,邹龙1,胡启武3(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白鹤保护区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陶辉1,2,戚怡婷1,2,于多1,2,杨兰1,2,顾颖1,2,厉彦辉1,2(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微塑料对变形杆菌生物膜生长发育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陈鑫童1,郝庆菊1,2,熊艳芳1,胡剑1,江长胜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铁矿石和生物炭添加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和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齐小天1,2,张质明1,2,赵鑫1,2,胡文翰1,2,刘迪1,2(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降雨径流污染风险等级识别与优化方法[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张冰1,2,孙晨翔2,文湘华2(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F/M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刘书淮1,王德伟2,施泽明1,3,唐亮1,3,章凤英1,廖程1,李晓雨1,徐文斌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城乡融合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解析:以天府新区青龙片区为例[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王蕊1,陈楠2,张二喜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西京学院理学院).基于总量与形态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张龙1,宋波1,2,黄凤艳1,肖乃川1,顿梦杰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湖南锡矿山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锑迁移转换特征及污染评价[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 罗洋1,2,孙丽1,刘方2,任军1,2,郭金梅1,闫修民1(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DA-6和EDDS施用对龙葵生长、Cd吸收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