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卓海华1,娄保锋1,徐杰1,陈洁1,陈杰1,兰秀薇2,范文重1,欧阳雪姣1,兰静1(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汉江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及风险分析[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翠英1,靳浩2,樊建凌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近郊农田大气颗粒物及金属干沉降输入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罗玉,黄沙沙,张甜,孙健,沈振兴(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西安冬季PM2.5中不同极性水溶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氧化潜势[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李媛1,2,徐艺斐3,袁明浩3,苏方成1,2,王申博2,4,王克2,4,张瑞芹2,4(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基于高空间分辨网格的郑州市城镇居民PM2.5暴露浓度与健康风险变化评估[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谷超1,2,徐涛2,马超2,伊布提哈尔·加帕尔3,郭丽瑶1,李新琪1,2,杨文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环境监测站).伊犁河谷核心区春季PM2.5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王红磊1,刘思晗1,孙杰娟2,刘焕武2,赵天良1,裴宇儇1,可玥1,武自豪1,刘诗云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安市环境监测站;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机动车源和民用燃料源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戴亮亮1,徐宏根1,巩浩1,彭志刚1,肖凯琦1,吴欢欢2,许青阳1,郭军1,汤媛媛1,张俊1(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岩溶区不同母质土壤Cd地球化学特征及玉米籽实Cd含量预测[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牛笑笑1,钟艳梅1,杨璐1,易嘉慧1,慕航1,吴倩1,洪松1,何超2(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5~2020年中国城市PM2.5-O3复合污染时空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晓,胡京南,王红梅,杨丽,张皓(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河南省建材行业排放清单[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谢贵娟1,2,3,龚伊2,朱富成1,刘昌利1,卢宝伟1,邓辉1,汤祥明2,3(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典型湖泊有机聚集体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马心怡1,黄文晶1,胡凝1,2,肖薇1,2,胡诚3,张弥1,曹畅1,赵佳玉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大气环境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基于不同排放清单的长三角人为CO2排放模拟[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纪璐璐,赵璐,欧阳添,杨宋琪,郑保海,杜雨欣,李玉鑫,李佳欣,施军琼,吴忠兴(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环境异质性对三峡库区支流香溪河附石硅藻群落的影响及驱动作用[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姜艳1,2,郑密密1,2,胡嘉梧2,柳王荣2,贺德春2,潘杰1(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典型雌激素在微塑料上的吸附特征及位点能量分布[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辛勃,单超,吕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工业园区废水臭氧氧化深度处理性能评价的模型污染物选择与评估[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王森1,2,陈建文1,张红1,李君剑1(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亳清河水体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王蕊1,陈楠2,张二喜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西京学院理学院).龙岩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及农作物Pb、Cd和As污染风险与贡献分析[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赵宇1,2,李贝贝2,黄玉虎2,梁静3,杨洪玲2,秦建平2,朱玲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北京市核心区冬春季大气离子沉降量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敏1,车文学1,曾映旭1,边伟杰1,吕淑果2,穆军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海南省近岸海洋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学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微塑料暴露对小棒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microclavata)共附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刘艳芳1,2,高玮3,刘蕊3,尹思婕1,2,张妙雨1,2,刘晓帅1,2,李再兴1,2(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铝锆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低浓度氟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俞辉1,2,韦娜娜1,徐学哲1,刘芊芊2,3,姚易辰1,2,赵卫雄1,张为俊1,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基于总过氧自由基观测研究合肥市西郊夏季O3生成特征[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严棋(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市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新型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胡安琪1,谢晓栋1,龚康佳1,侯宇晖2,胡建林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桐乡市气象局).气候变化对中国夏季臭氧影响[J].环境科学,2023,第4期
  • 李缘缘,魏伟,周俊菊,郝瑞军,陈帝伯(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及协调分区[J].环境科学,2023,第3期
  • 刘茂辉1,岳亚云2,刘胜楠2,李婧1,刘佳泓1,孙猛1(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天津天滨瑞成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基于STIRPAT模型天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多维度分析[J].环境科学,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