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曲宏昌1,马佳凯1,王婧1,井涛2,龙超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东海生态环境监测站).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孔结构对CS2的吸附-脱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张婷,蒋晶晶,冯廉洁,蒋静艳(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粪肥铜锌残留对土壤N2O排放及其关联因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钱静1,毛利伟2,杨续超1,陈倩1,李飞翔1,吴心彤1,陈柏儒1(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基于POI和多源遥感数据估算中国人为热排放[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李婷婷1,2,徐涛1,2,耿凯宇3,曾庆伟4,公福钱1,2,樊守彬1,2(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北京中云伟图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遥感监测的工地和裸地扬尘排放与管控[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龚勍1,王震1,邢剑波2,汪素芳1,周爱娟1,岳秀萍1(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同市生态环境评估中心).四环素降解对厌氧反硝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王朝旭1,刘勇超1,常智淋1,陈启斌1,王永2,李作臣2,闫铭2,魏阳2(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北方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改性稻壳生物炭对水中反硝化过程和N2O排放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赵刚1,2,张亚宾1,赵明升2,韩慧霞2,李刚2,杨小阳2,赵妤希2,褚旸晰2,车飞2,高健2,任丽红1,2(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减排措施对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后的观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许光清1,张文丹1,陈晓玉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上海金山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优化配置促进高质量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杨路寒1,王训2,王定勇1,3(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基于碳氮化学计量探究植被格局变化对土壤汞累积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曹劼1,闫钰1,于瑞莲1,翁铂森1,胡恭任1,2,崔建勇3,颜妍3,黄华斌2(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监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水稻田垂直剖面土壤稀土元素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基于锶钕同位素示踪结合MixSIAR模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田霄1,谢宇琪2,许博1,卫昱婷1,徐晗1,张忠诚1,冯银厂1,史国良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CMA-NKU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合作实验室;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太原市大气降尘化学组分及来源的粒径分布[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吴子贤1,2,陈浩东1,2,李祝1,2,3,陈卓4,廖明军1,2,3(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工业发酵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环景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澜沧江沉积物氨氧化及反硝化微生物丰度[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童丹青,孙昊宇,张玉莲,王佳俊,唐量,吴明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抗菌剂对大肠杆菌浓度依赖的联合耐药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张红亮,赵临轩,马书琪,吴健,徐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水体农药污染对老年群体的医疗支出的影响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周睿,周雅琪,王丽丽,盛米雪,司友斌(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一株钒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V(V)还原机理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严业皓1,2,林嘉聪2,3,麦力文2,3,朱四喜1,李勤奋2,3,王定美2,3(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区高效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海南儋州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农业环境儋州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儋州试验站).原位调控基料碳源组分对水虻堆肥效率与碳氮固定效应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张慧颖,陈卫锋,余姝含,向宇,钱伟,杨柳明,倪进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不同气氛热解生物炭可溶性有机碳的光谱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李杰1,李芳琴2,黄莉1,代涛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报废产品中钴金属回收潜力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冉雪玲1,李林2,秦玉飞3,4,梁云燕3,谢海华3,贺子镇1,王建波1,鲁妍1,詹路4,许振明4(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辽宁梓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废汽车拆解基地大气中多环芳烃[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梁文俊,杨岚,张艳,方宏萍,刘佳(北京工业大学;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改性赤泥吸附剂吸附低浓度CO2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凌郡鸿1,2,张依章1,2,曹英杰3,李旭2,赵光磊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氮氧同位素的南四湖硝酸盐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曾雪玉1,2,邓德麒1,刘康康1,胡美丽1,曹海雷1,吕健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金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定床吸附磺胺嘧啶过程中微生物抗性及群落变化[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詹良通1,2,王勇1,2,刘凯1,2,兰吉武1,2,冯嵩3,王军民4,林亦凡4(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场黄土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能力现场测试和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侯树冉,纪璇,张婧(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藻源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学特性变化及一氧化碳的光生成——以中肋骨条藻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张焕军,周晶雅,李轶(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结合宏基因组学在探究环境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过程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6期
  • 刘淳森1,曲建升2,3,4,葛钰洁3,唐稷兴1,高欣悦1,刘莉娜4(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基于LSTM 模型的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周李磊1,苏湘媛2,向洪莉3,官冬杰2(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耦合关系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韩雪恪1,王峥嵘1,彭永臻1,韩红桂2(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几种重要因素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综述[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马慧君1,2,杨肖丽1,2,高甜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及归因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 姜明星,王斯坦,许端平(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机器学习的金属有机框架吸附水中重金属性能预测[J].中国环境科学,2023,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共有2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