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文斌1,2,王飞1,3,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白羽萍1,2,王佳斌1,刘恋1,杜昱东1,邓祥征2,陈建成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及权衡分析 ——以张掖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刘永婷1,2,杨钊1,徐光来1,2,杨强强1,2,刘世杰1,何开玲1(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安徽省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重点实验室).基于四象限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活动强度关联性分析 ——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李敏敏1,刘鹏程1,孔维民1,马方莲1,李帅锋2,王萌3(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濒危植物澜沧黄杉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王盛1,李亚文1,李庆2,胡世雄3,王金凤1,李文静1(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宾夕法尼亚州立东斯特劳斯堡大学地理系).变化环境影响下张承地区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冯彬1,2,胡露1,2,赵姗姗1,董鑫1,冯万举3,张栋耀1,2,张晋东1,2,周材权1,4,白文科1,4,5(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同域分布中华鬣羚与中华斑羚时空生态位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祁鹏卫1,张贤2(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成都基地)).2000—2019年重庆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王志康1,2,祝乐1,3,许晨阳1,李艳4,耿增超1,5,王强1,刘莉丽6,秦一郎1,杜旭光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汉中市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生态资源保护中心).秦岭天然林凋落物去除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细根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张金峰1,葛树森2,梁金花2,李俊清1(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紫椴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熊千志1,2,杜恩在1,2,薛峰1,2,李文卿1,2,周子建1,2,赵守栋1,2,江源1,2(北京师范大学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塞罕坝地区人工针叶林径向生长对水热条件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郭彤1,2,3,孙嘉鸿1,2,3,徐志伟1,2,3,王升忠1,2,3,董彦民1,2,3(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长白山湿地与生态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冻融作用对金川泥炭沼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李蕊希1,2,3,吴雪1,2,3,贡璐1,2,3(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精河温带荒漠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塔里木河上游典型荒漠植物叶片性状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张璞进1,黄建辉2,3,木兰1,4,单玉梅1,晔薷罕1,温超1,4,常虹1,4,任婷婷2,陈世苹2,白永飞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氮水添加对放牧背景下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郭睿妍,田佳,杨志玲,杨泽康,苏文瑞,刘文娟(宁夏大学农学院).基于GEE平台的黄河流域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涂晨雨1,2,贾绍凤1,朱文彬1,吕爱锋1,官云兰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柴达木盆地蒸散发遥感估算与耗水有效性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何奕忻1,蒋海波1,张运春2,王晓锋3,杨刚4,康晓明5,陈槐1,吴宁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基于CiteSpace的小微湿地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张欣1,王志杰2,3(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地生态与农业生物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稳定性评价与特征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周婷婷,胡文革,钟镇涛,王月娥,陈婷,张雪(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不同季节艾比湖湿地盐角草根际nirS-型与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胡洋1,丛孟菲1,陈末2,买迪努尔·阿不来孜1,愚广灵1,申志博1,杨再磊1,3,朱新萍1,3,贾宏涛1,3(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新疆土壤与植物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氮添加对巴音布鲁克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付秀梅1,李晓楠1,林春宇1,薛诚2,陈睿姝1,鹿守本3(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国家海洋局).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生态足迹研究演进、框架与前沿中外比较[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陈子琦1,2,董凯凯1,3,张艳红2,侯光雷1,刘兆礼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颜佳滢1,2,吴志峰1,3,申健4,张意岑1,俞方圆1(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来气候变化对粤港澳地区杜鹃花适生区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任飞虹1,白骅1,邱兆文2,田顺2(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改善颗粒物污染的道路绿地植被屏障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杨海乐,张辉,吴金明,李君轶,王成友,杜浩,危起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模拟计算平行样对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古丽哈娜提·波拉提别克1,常顺利1,李红梅1,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1,张毓涛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天山林区4种主要灌木夏季水分来源差异[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杨支齐1,2,3,杜虎1,2,曾馥平1,2,彭晚霞1,2,郭诗宇4,宋同清1,2,何霄嘉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喀斯特生态过程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林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主要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储量格局[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邱晓1,肖燚2,石磊1,王慧敏1,刘亚红1,孙海莲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基于生态资产的内蒙古生态保护效益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李云凯1,2,3,4,徐敏1,贡艺1,4(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脂肪酸组成研究热带东太平洋同域中上层鲨鱼营养生态位分化[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谢冰一1,程新如1,吕乐1,张宏斌2,陈宝雄2,刘云慧3,宇振荣3,段美春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节肢动物类群不同分类级别和个体数对物种数的替代效果[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陈青1,汪志如2,汤文超3,丁慧芳1,廖劲扬1,王亚芳1,王文娟1,4,5(江西省流域生态演变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江西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和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周边稻田对白鹤的承载力[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