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健1,曹全恒1,刘小龙1,陈雪玲1,孙梅玲1,周青平1,吕一河2,3(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草灌植被转变对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水碳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秦媛媛1,2,鲁客1,杜忠毓3,史建国1,柴乖强1,张宇2,雷凯宇4,段义忠1(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榆林市林业产业开发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榆林市造林绿化服务中心).气候变化情景下孑遗植物绵刺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肖婉秋1,2,3,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2,刘永强1,王豫2,高佳程2,阿吉古丽·沙依提4,古丽妮萨罕·麦提库尔班5(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疆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新疆气象学会;和田地区民丰县气象局;新疆气象信息中心).中天山地区草地地表辐射收支演变规律[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华琳1,黄志霖1,马良1,黄嘉元1,周高峪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秭归县林业局).三峡库区低山丘陵区多尺度景观指数响应及适宜粒度[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陈康1,孟子豪1,李学梅1,胡飞飞1,杜红春1,刘璐2,朱永久1,杨德国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江西柘林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许杰1,2,刘海江3,聂平静1,2,金自恒1,2,翟德超1,2,高锡章1,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宫晨1,2,吴文瑾1,2,段怡如1,2,刘海江3,何金军4,孙聪3,蒋倩5(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遥感RMMF模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功能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张晓宇1,2,宁晓刚2,王浩2,刘娅菲2,刘若文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人类足迹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景观破碎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张可1,王林玲1,党晓群1,李旭东1,李月1,陆欢欢1,牛泽清2,袁峰2,朱朝东2,黄敦元1(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媒介昆虫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基于DNA宏条形码技术的蓝彩带蜂粉源植物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韩锦华1,张朝晖1,王智慧2(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位控制对农田泥炭藓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黄云凤1,翟元晓2,3,4,高兵2,4,崔胜辉2,4(集美大学港口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活性氮排放及减排对策[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崔博文1,2,汪旭明3,苏跃波4,于伟伟1,2,陈媛媛5,王效科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城市林木生物量对硬化地表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陈蔚,王维东,蒋嘉瑜,刘任涛(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半干旱草地植物枯落物碳、氮和磷元素释放对放牧和封育管理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王白雪1,2,程维明1,2,3,4,宋珂钰1,2,李浩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生态地貌学研究动态:地貌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交叉融合[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高菲1,2,许强1,2,李秀保1,2,何林文1,2,王爱民1,2(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珊瑚礁区海参的生境选择与生态作用[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李京梅1,2,韩然然3,许志华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损害与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商煦1,2,荣月静1,2,严岩1,范捷朦1,3,赵春黎1,王辰星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空间规划情景的雄安新区生态系统休闲服务评估预测与驱动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韩智献1,2,仝川1,2,3,刘白贵1,2,黄佳芳1,2,3,张林海1,2,3(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干旱叠加海平面上升、氮负荷增加对河口潮汐沼泽生态系统净CO2交换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1期
-
陈理庭1,蔡海生1,2,张婷1,张学玲1,曾珩3(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饶河流域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邬志龙1,2,杨济瑜3,谢花林1,2(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土地管理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方丘陵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修复 ——以瑞金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王凯,刘依飞,甘畅(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赵雨晴1,2,游巍斌1,2,林雪儿1,2,何东进1,2,文惠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游客和居民视角下武夷山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刘红彩1,赵纳勋2,庄钰琪3,杨梅玲3,赵惠茹3,叶新平3(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MaxEnt模型的秦岭山地斑羚生境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孙旭1,2,杨文慧3,焦磊3,李宗善1,周伟奇1,2,王效科1,2,张咏4,王傲雪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北京市十三陵林场;北京市植物园管理处).不同时间尺度北京蟒山油松树干液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黄孟勤1,李阳兵1,2,李明珍1,陈爽1,曾晨岑1,张冰1,夏春华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人类活动强度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
李晴晴1,曹艳萍1,2,苗书玲1(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流域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