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卢玉鹏1,2,陈玮2,王小玲1,高柱1,何兴元2(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基于生命表的大兴安岭兴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种群数量特征及动态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李玉龙,鲍相渤,李轶平,周遵春,付杰,高祥刚,陈百灵,李云峰(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辽东湾典型围海养殖池塘内水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郭睿妍,田佳,杨志玲,杨泽康,苏文瑞,刘文娟(宁夏大学农学院).基于GEE平台的黄河流域森林NPP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乔治1,蒋玉颖1,贺曈1,卢应爽1,徐新良2,杨俊3(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进展、挑战和前景[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卢玉鹏1,2,陈玮2,王小玲1,高柱1,何兴元2(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基于生命表分析大兴安岭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种群数量特征及动态[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张璞进1,黄建辉2,3,木兰1,4,单玉梅1,晔薷罕1,温超1,4,常虹1,4,任婷婷2,陈世苹2,白永飞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氮水添加对放牧背景下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涂晨雨1,2,贾绍凤1,朱文彬1,吕爱锋1,官云兰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柴达木盆地蒸散发遥感估算与耗水有效性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周伟奇1,2,朱家蓠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内涝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古丽哈娜提·波拉提别克1,常顺利1,李红梅1,巴贺贾依娜尔·铁木尔别克1,张毓涛2(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天山林区四种主要灌木夏季水分来源差异[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靳一丹,陆雅海(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大数据时代土壤微生物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杨海乐,张辉,吴金明,李君轶,王成友,杜浩,危起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模拟计算平行样对自上游到下游的流域生物信息流估算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祁鹏卫1,张贤2(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成都基地)).2000—2019年重庆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周伟奇1,2,朱家蓠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内涝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靳一丹,陆雅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大数据时代土壤微生物地理学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22,第13期
  • 李红英1,2,张存桂1,汪生珍1,马伟东1,刘峰贵1,3,陈琼1,周强1,夏兴生1,牛百成1(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近40年青藏高原植被动态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郭洁芸,王雅歆,李建龙(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氮添加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土壤碳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刘亮1,关靖云1,穆晨2,韩万强1,乔雪丽1,郑江华1,3(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草原总站).2008—2018年伊犁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陈彦云1,夏皖豫1,2,赵辉1,曾明3(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宁夏科技特派员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粉垄耕作对耕地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马进鹏1,2,3,庞丹波1,2,3,陈林1,2,3,万红云1,2,3,陈高路1,2,4,李学斌1,2,3(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贺兰山东坡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土壤微生物磷酸脂肪酸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俞昀1,白小军2,3,王志一4(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陕西省神木中学).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不同龄级落叶松(Larix gmelinii)生态位特征和竞争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郑佳华1,2,赵萌莉1,2,王琪1,2,张峰1,2,张彬1,2,张军3(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苏尚柯1,杜建国1,2,3,陈彬1,2,3,谭红建1,杨雯1,4,丁丽可1,4,董鹏5,俞炜炜1,2,3,胡文佳1,2,3(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8种中上层鱼类潜在生境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李敏1,2,吕桂芬1,2,牛艳芳1,2,孟兆云1,2,杨勋爵1,2(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不同气候带白桦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李承义1,2,何明珠1,唐亮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荒漠生态系统磷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管英杰,刘俊国,崔文惠,贾金霖(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郑洁1,2,程梦华3,栾璐1,孔培君1,2,孙波1,蒋瑀霁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秸秆还田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及红壤硝化潜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 张善红1,2,3,齐贵增1,3,苏凯1,3,周林燕1,3,孟清1,3,白红英1,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近60年秦岭山地旱涝变化规律[J].生态学报,2022,第12期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