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侃1,2,张健1,2,宋金平3,樊杰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衡性及其成因——基于青海村镇居民点的实证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陈甲豪,吴凯,胡中民,杨涵(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2000—2021年青藏高原生长季植被敏感性的时空变异[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赵金羽1,萨娜1,付晓2,郑拴宁3,吴钢2,何霄嘉4,陆兆华5,桑卫国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以疏勒河流域为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多尺度耦合框架及方法[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陈佳锐1,李佳洺2,3,马仁锋1,张文忠2,3(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暨浙江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藏高原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安全的时空耦合演进[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李天阳,何丙辉,张海香,袭培栋(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典型农作措施对沙溪庙组壤质紫色土坡耕地径流氮流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牛凤娇1,潘成忠1,崔永生1,邹春蕾2,张国栋2,马勇星1(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晋西黄土区土地利用对降雨入渗产流模式和优先流分布的影响试验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陈敏敏1,张康1,张平1,严燕2,张四刚2,王康伟1,于道平1(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庆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长江安庆段航道整治对长江江豚数量和分布的时空影响[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张昆凤,王邵军,张路路,樊宇翔,解玲玲,肖博,王郑钧,郭志鹏(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土壤细菌呼吸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郑子潇1,2,胡保安1,2,韩海荣1,2,康峰峰1,2,程小琴1,2(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内蒙古七老图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基于SD模型的晋北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经济互馈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闫婧1,张守红1,2,3,章孙逊1,王任重远1,何瑛瑛1,杨航1,王恺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气候区绿色屋顶蒸散发模拟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耿瑜爽,李巍,乐荣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呼包鄂榆城市群耦合空间碳排放生态网络构建[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谭琳1,陈慈2,朱昆鹏2,韩诺1,王璐1,韩博平1(暨南大学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中心;广东省水文局广州水文分局).南亚热带河流底栖硅藻β多样性及其对空间距离与环境梯度的响应——基于广义非相似性模拟的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曹乃欣1,张飞1,2,李博3,朱帕尔·巴合拜提1,王启果3,雒涛3(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新疆大学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防制科).准噶尔盆地荒漠景观不同地貌类型鼠、蚤多样性及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魏杰,王晶苑,温学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植物光合与呼吸过程CO2及其δ13C的变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韩建纯1,李鹏1,2,杨志3,张祎4,许垚涛1,封扬帆1,党小虎5(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茹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孙宝娣1,于德湖2,崔东旭2(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和水土资源匹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王才广1,朱亮1,黄亮亮1,2,刘昊1,3,胥鹏4,Rad Saeed1,吴志强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北部湾大学)).北部湾鱼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王志韬1,任珩2,3,辛存林1,4(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甘肃省绿洲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不同降水条件下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梁元也1,2,张玲雪1,2,周小龙3,4,范连连1,5,6,毛洁菲1,6,李耀明1,5,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天山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结构与养分含量对模拟氮磷沉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李佳雨1,2,钱雨果1,周伟奇1,2,3,4,郑重1,3,靖传宝1,2,易绍庭5,叶匡旻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雄安创新研究院;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社会-生态综合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监管框架与应用——以深圳为例[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马婷1,2,钟林生1,2,虞虎1,富礼正3,4,桑卫国5,魏锋6,李在千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学院;起步高原;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包容性治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新思路[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陶琼,缪宁,杨玉婷,李茂萍,薛盼盼,岳喜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川西亚高山天然林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与数量动态[J].生态学报,2023,第10期
  • 朱建华1,2,3,田宇1,4,李奇1,5,刘华妍1,2,郭学媛1,2,田惠玲1,2,刘常富1,2,3,肖文发1,2,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碳汇计量与研究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现状与潜力[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高述超1,陈毅青2,3,陈宗铸2,3,雷金睿2,3,吴庭天2,3(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南省热带林业资源监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赵心睿1,2,刘冀1,2,杨少康1,2,张茜1,2,高放1,2,刘艳丽3,4(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方地区典型林草地物候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青林1,2,赵荣钦1,胡月明3,肖连刚1,谢志祥1,揣小伟4,谢英凯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安州区自然资源局;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要素与碳排放的时空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陈蓉,王韦韦,曹丽荣,陈铭,陈光水,姚晓东,王小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随土层深度的变化[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梁森1,张建军1,2,王柯1,刘时栋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 杨明新1,2,杨秀春2,赵云1,黄青东智1,李成先1,曹文强1,陈昂2,谷强1,李泽宇1,王守兴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黄河源园区高寒草地碳储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2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