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的特征分析与体系完善[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许安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新时代加强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法教义学与社会科学——以刑法学为例的展开[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张晋藩(中国政法大学).以史明志 知史爱国[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贺欣(香港大学法学院).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初步比较——从“儿童最佳利益”谈起[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章志远(华东政法大学).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法理解读[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代海军(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法律研究所).风险刑法背景下我国惩治危害生产安全犯罪功能转向——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一)》危险作业罪的分析[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经验研究的主要渊源与典型进路[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蔡星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的“标准之治”[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王健(西北政法大学).河北法科百年发展[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5期
-
常凯(中国人民大学).平台企业用工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其法律规制[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阎天(北京大学法学院).平台用工规制的历史逻辑——以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理论为视点[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王天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试点的价值: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制度约束[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娄宇(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新就业形态人员的身份认定与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建设——基于比较法的研究[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张翔(北京大学法学院).立法中的宪法教义学——兼论与社科法学的沟通[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郑磊,王翔(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报告评述[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洪艳蓉(北京大学法学院).基础设施REITs融资中资产方的身份转换与权利限制[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侯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只讲科学性,不讲规范性?——立法的社会科学研究评述及追问[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李海平(吉林大学法学院).部门法宪法具体化的正当性及类型——与陈景辉教授商榷[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知识的演进与分化——以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为视角[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苏永钦(台湾政治大学).法学为体,社科为用——大陆法系国家需要的社科法学[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崔梦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复议责令履行决定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法规范和典型案例的考量[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林彦(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论人大执法检查权的功能整合[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
阎天.平台用工监管新政之思[J].中国法律评论,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