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舒婷(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闽南文化视域下的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陆露1,林进辉2(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泉州泉港区委史志室).泉港头北话的音韵特点及其在台湾的传播与语音演变[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吴可文(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闽海文化研究中心).福州香草斋的文学背影[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褚静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连震东抗日复台活动探析[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吴宇轩(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南宋初期陈元光敕封探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朱丽霞(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统贯条理:印顺净土思想的建构路径[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林华东(泉州师范学院).说“舍施”[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吴瑞文(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论闽南语效摄二等韵的三个本字[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刘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后殖民批判与性别政治:20世纪台湾女性剧场艺术论[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洪锦芳(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吕惠卿《杭州学记》的多元阐释[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琚佳文(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试论汪春源诗文创作心态[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骆江瑜(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漂浮在现代都市——张惠菁散文论[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薛静(福建社会科学院).闽南布袋木偶戏的文化价值与现代化传承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征稿启事[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2期
-
王琛发(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南海的“地方性”记忆:从闽粤文化到开漳圣王信俗的跨境共同体[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陈楚璇,郑玉玲(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闽南关帝信俗场域下的民俗舞蹈“英歌舞”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谢贵文(高雄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论清代嘉义县城隍庙的经费、赐封及有关善堂[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陈金亮(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清代官方崇祀天后父母考释[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张小琴,粟菊(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戏曲传播与民族文化认同 ——基于新世纪闽台戏曲交流的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郝海林(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解读黄锦树《雨》中雨意象的多重可能[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邓文金1,林晓峰2(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闽南文化学术研究的新进展 ——海洋·非遗文化论坛(厦门)学术成果综述[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刘丽(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殖民之殇:“皇民化剧”在台湾(1937~1945)[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陈智淦(嘉庚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内外中国文学史中林语堂书写综述[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吴学峰(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从批判启蒙到文化认同 ——论“三三”谱系作家小说的民俗书写[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彭艳华1,李家鑫2(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商人外交视野下的厦门公民会与海后滩案(1921~1922)[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王丽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北宋泉州海商赴高丽贸易历史意义新论[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胡玉芳(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海洋环境下清代漳浦蓝氏的嬗变与分迁[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
(《闽台文化研究》编辑部).征稿启事[J].闽台文化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