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玉启,罗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宇辉青年”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兼谈新时代青年的形象建构[J].青年学报,2022,第5期
-
陆士桢,王冬梅.少先队教育及青少年工作的中国模式[J].青年学报,2022,第5期
-
佘双好,苗露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十年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性发展[J].青年学报,2022,第5期
-
孙琦琰(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关于青年工作实践路径优化的思考——基于“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的视角[J].青年学报,2022,第5期
-
王冠中(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共青团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百年历程及经验[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陈莹盈(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研学旅行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机制——基于涉入理论的实证研究[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丁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话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符号学视角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青年话语的建构与传播[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朱婧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儿童邪典文化的特征、危害及治理[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刘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中国共青团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建构[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余冰1,张棣2(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香港学生爱国运动研究[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论李大钊的青年奋斗观[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陶志欢(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意义运行:青年思想引领轨迹的逻辑理路[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崔保锋(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副主任).汲取回答好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重大课题的历史经验[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孙旌程,王毅杰(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逾越”现实的空间:作为城市青年群体精神消费的“剧本杀”[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曾燕波(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新职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职业发展[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王鑫鹏1,苏智良1,2,3(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文史研究馆).团中央机关在沪足迹变迁研究[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胡昌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准确把握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主流和方向[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龚镇林,林升宝(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凤凰青年服务队“为您服务”[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赵凌云,金燕娜,焦莉(上海市团校副教授;上海市团校副教授;上海市团校教师).“文物史料中的百年团史”全国理论研讨会综述[J].青年学报,2022,第4期
-
贺汉魂1,2,陈东利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马克思劳动正义论看当代青年“躺平”现象[J].青年学报,2022,第3期
-
邓希泉1,孙洁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资本+流量明星+饭圈”现象的意识形态本质剖析:内在逻辑与主要危害[J].青年学报,2022,第3期
-
李磊(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当代青少年劳动观的内容建构及引导策略[J].青年学报,2022,第3期
-
林升宝(上海市团校).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的背景与原因研究[J].青年学报,2022,第3期
-
井世洁,殷航(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学生的网络情绪特征及治理 ——基于H高校封闭管理的微博文本分析[J].青年学报,2022,第3期
-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青年世代在社会更新过程中的角色[J].青年学报,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