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孙伟1,周易易2(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红色中华》鲜活文风的运用及成因[J].苏区研究,2022,第4期
  • 金姣(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志敏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再探[J].苏区研究,2022,第4期
  • 韩洪泉(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长征精神论纲[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康凤云,廖斌(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价值与路径: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维度[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闫磊(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与限制:苏维埃政权下农村小商品经济的历史考察[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邱铁鑫(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在华北地区的交通斗争 ——以百团大战为考察对象[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朱东北(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联合”概念的起源与发展[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张维达(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项英与中共六大[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李清扬,欧阳光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路径[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刘水展(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中共民航局党校).党内分歧视角下中共武装整编研究 ——以1929年红四军第四纵队整编为中心[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张智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求真求解:“新革命史”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旨归 ——读李金铮《重访革命:中共“新革命史”的转向(1921—1949)》[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苏区研究》编辑部).“纪念‘三个95周年’ 喜迎党的二十大”征文启事[J].苏区研究,2022,第3期
  • 曾林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革命青年所公有”:江西早期团组织的办刊实践 ——以《红灯》为中心的考察[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黄正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甘边红二十六军建军前史研究 ——与陕甘边历史研究中一些观点的商榷[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王建国(陆军工程大学政治工作系).黎平会议相关问题考辨[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杨正军,丁晓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进展与述评[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熊成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1936—1939年中共青年工作的调整与革新[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林修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山时期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王龙腾(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方互动视角下的宁都会议再研究[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姜文浩(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财政视域下南京国民政府第五次“围剿”失败原因探析[J].苏区研究,2022,第2期
  • 陈安杰(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市松江行政学院).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述评[J].苏区研究,2022,第1期
  • 杨利文1,侯竹青2(延安大学;福建省委党校).从描述性到阶级性:中国共产党“富农”涵义的演变与确定(1922—1933)[J].苏区研究,2022,第1期
  • 张宗兰1,2,梁大伟1(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皖南事变前中共发展华中的战略支点演变[J].苏区研究,2022,第1期
  • 杨悦(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对建党史事的言说与阐释(1921—1951)[J].苏区研究,2022,第1期
  • 王璐璐1,李飞龙2(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地区中共组织的建立、发展与革命活动(1933—1935)[J].苏区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