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令伟1,2,喻阳华1,2,熊康宁1,2,韦昌盛3,张仕豪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贞丰县林业局).顶坛花椒叶功能性状对经营措施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黄维1,薛卫鹏2,陈周娟1,苏少峰1,陈佳卉1,李卫忠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油松飞播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与评价[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娅静1,李罗英2,郭景恒2(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pH值对森林土壤化学反硝化强度和产物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贾勃1,王新杰1,和敬渊1,刘丽2,柴雷1,钟浔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指挥中心).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更新幼树密度的影响因素[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李磊1,张盟1,郑俊鸣2,荣俊冬1,林艺煌3,郑郁善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滨海沙地8个竹种枝叶功能性状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赵娜1,2,刘诗莹1,3,李少宁1,3,徐晓天1,2,温佳美1,3,鲁绍伟1,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北京燕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幼苗对干旱-复水的光合生理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朱茂成1,2,杨锦昌1,邹文涛1,余纽1,董明亮1,李荣生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米老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温鑫鸿1,2,何小娟1,2,刘进山3,蔡昌棠3,吴建勤3,何东进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南方森林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柳杉林粗木质残体基础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韩建霞,曹喜兵,刘海芳,范国强(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白花泡桐TCP家族分析及其对丛枝病和干旱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严铭海1,2,王金池1,2,黄清麟1,2,庄崇洋3,郑群瑞4,卓鸣秀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中亚热带典型天然阔叶林主要树种林木高径比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卿东升1,2,彭进香2,李建军3,刘帅3,邓巧玲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遗传算法求解林分空间结构优化问题[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董浩然1,谈永杰1,杨小军1,2,刘嘉敏1,白新春1,陈泽华1(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靖江国林木业有限公司).木构件裂纹特征及碳纤维浆料修复评价[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李聪,高润梅,石晓东,李进,张雨晴,李红月(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云杉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空间格局及其异质性[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钱琦1,2,钱壮壮1,2,葛晓敏3,4,秦波1,2,丁晖3,4,唐罗忠1,2(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武夷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碳氮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陈曦1,张彦军1,邹俊亮2,党维3,鞠学良4,于媛1(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陕西淼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秦岭太白山森林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曾珠1,毛纯2,李万年1,杨梅1,刘世男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国有七坡林场).林分改造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钱玥1,2,饶良懿1,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盐碱胁迫对枸杞幼苗生长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姚彩萍1,陈银萍1,李玉强2,3,陈云2,3,曹雯婕2,3,林会全4(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奈曼旗大柳树国有治沙林场).北方林草交错带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李应涛1,刘时良2,孙海龙3,王卫霞4,向玮1(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吉林省汪清林业局;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枝下高和冠幅模型构建[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王泽鑫1,刘洪柳1,郭晋平1,宁鹏1,2,张芸香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中村林场).油松天然林针叶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常梦悦,曹喜兵,赵振利,范国强(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泡桐WPR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丛枝植原体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秦颢萍1,2,张军3,刘泽彬2,王彦辉2,郭建斌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六盘山林业局西峡国有林场).环境因子对华北落叶松树干径向变化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王邦富(福建三明林业学校).银杏控制授粉对种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张文华1,杨佳绒1,刘雅静1,朱志成2,戴冬1,刘宇1(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百山祖管理处).浙西南亚热带森林双菌根植物的侵染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钱路兵1,张梦蝶1,杨斌2,3,李宗波1,3(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西南山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短毛切梢小蠹成虫口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3期
-
刘进1,李娟2,龙健1,3,李红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凯里学院).西南喀斯特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与酶活性的海拔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王超1,2,卢杰1,2,姚慧芳1,2,于德水1,2,段斐1,3,周晨霓1,4(西藏农牧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藏自治区高寒植被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急尖长苞冷杉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环境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梁恬1,2,李祥胜1,2,李煜1,2,吕欢欢1,2,郑国华1,2,陈辉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有性杂交果实性状变异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邓雪花1,2,喻阳华1,2,熊康宁1,2,宋燕平1,2,张仕豪1,2(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林龄花椒光合特性及对土壤养分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
黄晓霞1,尤美子1,徐伟涛1,赖敏华2,林嘉源1,赖日文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镇人民政府).目标树经营对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