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振利,李慧珂,李烜桢,范国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连作对白花泡桐生长及根内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买尔哈巴·吾买尔1,2,塔依尔江·艾山1,2,玉米提·哈力克1,2,王慧娟1,2,王娜1,2,蒋文1,2(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杨茂进,张越,施梦璐,杨雨珂,黄炎和(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崩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非饱和渗透系数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韩梦豪,李俊杰,王磊,刘晴廙,关庆伟(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间伐对马尾松不同根序细根化学组分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吴梦佳,于耀泓,顾晓娟,刘林云慧,刘悦,莫其锋(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尾叶桉与木荷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罗绪锋,肖月,曾鹏,周航,辜娇峰,廖柏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刺槐对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理响应和吸收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李干1,李慧1,殷晓洁1,滕皎1,陈智1,王妍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中国珍稀濒危松属主要树种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陈美香1,2,叶义全1,3,许珊珊1,3,林开敏1,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杉木组培苗增殖光环境优化[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左珂怡1,2,谢燕燕1,徐森1,谷瑞1,陈双林1,郭子武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养分添加对美丽箬竹鞭段育苗成竹生长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张正权1,苏锡钧1,沈洪苇1,2,王琦1,王安娜1,罗宗龙1(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泰国皇太后大学卓越真菌研究中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下大白杜鹃根内真菌的比较[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侯波1,2,杨艳蓉1,2(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基于神经网络拟合多源遥感信息估算冠层高度[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吴圣众1,吴克勤1,曾钦志1,周建斌2,吴美强2,饶久平1(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州乐亿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流固耦合分析支撑架对云杉抗风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4期
  • 孙麟钧1,2,黄丽娜1,2,江宇1,2,李明1,2,吴鹏飞1,2,马祥庆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源激素对杉木苗木生长及侧枝发育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江明军1,2,国靖1,2,赵祥树3,汪贵斌1,2(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实性状差异及优良单株筛选[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邓亮1,2,崔耀平1,2,唐晔1,2,赵浩程1,2,李万隆1,2,孙亚茹2(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城市绿地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袁莹1,2,白前3,石蒙蒙1,2,王雪峰1,2,王鹏1,2,冯启武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与生长模拟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服务中心;都兰林晟防沙治沙有限责任公司).坡垒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图像特征的非线性分析及估测[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陈淑颖1,2,李一凡1,2,曾伟伟1,2,李金燃1,2,高艺闻1,邹双全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自然生物资源保育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圆齿野鸦椿YABBY基因家族鉴定及功能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吴小健,李秉钧,颜耀,李明,吴鹏飞,马祥庆(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不同种源杉木细根解剖性状的差异分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王宣璎,张翼,范秀华(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氮沉降对蒙古栎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朱帅威1,刘建功2,袁泓昌3,王浩宇1,牟淼先1,段文标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凋落叶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李孝贤1,2,陈晨3,彭辉武4,陈娟4,黄卫和4,喻方圆1,2(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茉莉酸甲酯对东京野茉莉种子营养物质和抗氧化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李品,王泽锦,冉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城市绿化树种对臭氧升高抗性响应的生理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徐莹1,2,邓磊1,2(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青海贵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补植对防护林生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林梦奇1,林晓君2,林文2,张越1,黄炎和1,蒋芳市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漳州市水利局).福建典型崩壁土壤硬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罗汉伟1,2,林晗1,2,陈灿1,2,洪滔1,2,谢安强1,2,何俊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南平市建阳区林业局).闽北3种阔叶林分土壤根际活性铝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吴超1,2,李佳1,熊升1,杨安平1,林思祖3,陈宇1,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源激素对杉木涩籽发生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3期
  • 陈绪辉1,2,林碧华1,2,罗敏贤1,2,刘宝1,刘金福1,2,郑世群1,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与资源统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灵源山森林群落林下灌草生态位特征[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顾晓娟1,2,于耀泓1,2,刘悦1,2,吴梦佳1,2,刘林云慧1,2,莫其锋1,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广东鹅凰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华南典型人工林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管鸿智1,2,黄荣珍1,2,朱丽琴1,2,王金平1,2,姬绍晖1,2,林丽靖1,2(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红壤区不同生态恢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差异[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 邓伟1,2,车俭2,3,毛艳娇1,肖梓波1,2,金毅1,2,汤晓辛2,3(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茂兰喀斯特森林地上生物量林层格局及驱动因子[J].森林与环境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