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婧鑫,袁莉敏,吴晓涵(北京工业大学).情绪与自尊视角下的高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傅琼,熊平安(江西农业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探略[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牛奔(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的价值、挑战和策略[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温欣(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三十而立:“工薪”青年自我价值感的消费社会学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董辉(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幸福感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何宗元(太原工业学院).共青团参与青年“双创”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陈敏(曲阜师范大学).冲突与旨归:当代青少年“二次元”文化的征象与应对——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何天雄(华东理工大学).从网络流行语看“00后”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及其启示[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谭亚莉,李亚楠(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青年观:发展阶段、逻辑演进与基本经验[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吴冬华,王静,谢栋兴(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志愿工匠培育模式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黄晓博,杨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论北京新文化运动史迹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北京青年研究》编辑部).《北京青年研究》投稿指南[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2期
-
陈昕苗1,卫甜甜1,任明明2(浙江省团校;中国计量大学).城市单身青年的身份认同探究——基于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刘懿璇,何建平,高原(深圳大学).具身、镜像与认同:基于扎根理论的移动游戏玩家身份构建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万浩,潘刚峰(湖南大学).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祁志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阐发的八个维度[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杨巧,肖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与城市迁移意愿[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袁芳1,肖隽2(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工商学院).新时代高校理论武装体系构建的新定位[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彭笑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丰富多元与探索争鸣——2000年后的中国少儿电影[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胡剑,王娜(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论校园欺凌之中国治理对策[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柳丽,卢婷(江西理工大学).新时代大学生科学信仰培育的三维向度[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谭建光(广东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珠江特色”[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青年高质量发展:从理念进阶到指标建构[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谢俭(中山大学).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及对当代青年的价值启示[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黄捷,蔡英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校教师党员志愿服务:契合社区治理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胡雯(苏州大学).从“渐进”到“突破”:新时代我国青年政策的演进脉络与发展方向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
(《北京青年研究》编辑部).《北京青年研究》投稿指南[J].北京青年研究,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