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许在元1,许建平2(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世贞“欲理”、“情法”观浅疏[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龚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魏初清谈述论(下)[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徐志啸(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子展先生与古代文学批评史[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张萍1,魏耕原2(西安培华学院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毛公标兴与朱熹标赋比兴论衡[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徐贺安(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唐“职官诗学”的个案考察——白居易“系于意,不系于文”考论[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周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平笃雅,兼采融通——钱泰吉的诗学理论[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编辑部).编辑部报告[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2期
  • 王守雪(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论中“礼”的形态及其现代价值[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丁红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论《文选》在隋唐时期的经典化历程[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张慧玲(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杜诗“集大成”说之一解[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胡健(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类编诗话与文学史权力——以《唐宋名贤名贤诗话》和《诗话总龟前集》的传抄、分门为例[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刘帼超(上海师范大学"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创新团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论两宋之际的文道冲突与调和的尝试[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文爽(扬州大学文学院).郝敬“雅郑”诗声观研究[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汪洋1,孔哲2(贵州师范大学阳明文化研究院;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论黄爵滋的经世诗文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汪雯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早期五言诗的趋同书写及其意境生成——从“揽衣起徘徊”说起[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任声楠(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唐诗绝句类选》与唐绝句选本的流变——以五代至明末为中心[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曹明升,才峻(扬州大学文学院).论“伤心词人”项鸿祚的创伤言说与词史意义[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王成(黑龙江大学文学院).作为副文本的朝鲜古代选本序跋[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韩立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考据与诠释之间:王元化“子见南子”研究的意义[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邱光华(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理学、诗学的关系辨正与视域融合:方回的诗学观念及诗学话语建构论析[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陈蕾,程华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金圣叹话语权力的多维生成探究——以“扶乩降神”与“小说评点”为考察对象[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宋佳俊,曹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萧道成的诗歌源流与宋齐诗风演变[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胡建次(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民国时期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苏轼论[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狄葆贤,和希林(河南大学文学院).《宝贤庵词话》[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萧望卿1,李玲玲2(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闻一多讲《庄子》[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吴琦幸(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北美唐代文学研究概述[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李立(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医学“藏象”理论与古代文论“体性”理论的相通性研究[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张金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诗大序》之风喻批评与诗教传统[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 李瑞卿(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文心雕龙》意象论的易学阐释[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