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志宏,王伟成(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城市青年孝道观念变化及其对代际支持的影响[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朱迪1,张俊哲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二次元与虚拟文化:Z世代新型文化消费的新特点与新挑战[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方舒,陈艺伟(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青年家庭金融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FS2017中国家庭金融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郭开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组织研究所).网络社会化视阈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崔岩1,张宾2,赵常杰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农村青年返乡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外卖骑手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张网成,肖芝(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海外志愿服务与对外青年文化交流跨界融合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5期
-
张雪梅,吴炜生(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卷化”冲击下的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及其培育理路[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徐先艳,李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当代青年消费行为的新动向、成因及引导 ——基于2021年微博热搜消费事件的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唐立平,田克勤(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沈纪,陈思颖,单可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家庭互动模式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王群,陈诗銮(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新业态从业青年劳动权益保护的法理及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黎淑秀,黄瑾(安徽省团校青年发展理论与实务教研组).新兴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与发展研究 ——以青年独立演员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李永升,安军宇(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情节恶劣”的法理探寻[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于汇(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我国平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困境及完善路径[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蔡蔚萍(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早期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长期效应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张良驯1,范策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关于青年本质研究的多维探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杨增岽,赵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徐延辉,张子睿(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虚拟陪聊现象及其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张瑜1,金哲2(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纲领性文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许宇童1,吴蕙羽2,田丰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90后”“母胎单身”青年婚恋心理研究 ——基于平衡理论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丁元竹1,江汛清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中央团校党的群众工作教研部).新发展阶段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论创新与践行原则[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蔡康鑫,王水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经验与时代价值[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张琳,李鹏飞.我校召开科研与智库工作推进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4期
-
罗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网络“圈层化”的时代特征、生成机制与风险防控[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