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怡彬,徐洋,王洪媛,王绍蓬,翟丽梅,刘宏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稻蟹共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刘巧玲1,李王成1,2,3,赵广兴1,贾振江1,安文举1,王洁1,穆敏1(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覆砂和灌水量对退耕压砂地生态枣林土壤水热及枣果产量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普燕爽1,陈建军1,祖艳群1,刘淑艳1,张克强2,李元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洱海流域不同种植模式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荣颖1,王淳2,胡振琪3(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表土替代材料不同夹层位置对风沙土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杨伦1,闵庆文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德清生态农业实践的典型模式与发展建议[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宋雨新1,孙业红2,姚灿灿2,王英3(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承载力研究——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刘鹤莹1,2,杨鹏2,支苏丽2,杜德林1,2,张克强1,2,3(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大理综合实验站).大薸对污水中污染物净化作用和效果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戚瑞敏1,刘勤1,王旭峰2,严昌荣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高强度地膜应用对棉花生产及地膜回收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朱磊1,2,3,李燕楠1,胡静2,3,方业平1(安庆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张艺严1,张绍良2,杨永均2,侯湖平2(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基于生态功能区尺度的社会-生态恢复力评价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吴强建1,2,肖委明3,赵晓东4,谢志坚1,2,彭剑峰2,周春火1,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井冈蜜柚科技小院;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面源污染防控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江西省吉安市园艺场;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江西井冈蜜柚种植区果园土壤肥力现状及区域分布特征[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李晓婕,丁蓓蓓,张雪靓(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土地休耕适宜性评价[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杨晓1,2,焦雯珺1,闵庆文1,2,杨伦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的影响——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王夕予1,张奕妍2,李知可2,吴政禹2,邵波2,童银栋1,2(西藏大学理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DGT技术在测定汞离子及其化合物中的发展与应用[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谢贤胜1,2,康吉利3,冯鑫鑫2,刘文奇3,侯显达1,4,5,王铄今1,4,5,贾书刚1,4,5,刘书田1,4,5,侯彦林1,4,5(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标作物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近30年广西土壤有机质演变特征[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杨翠霞1,卫伟2,刘彬1(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国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热点与趋势[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闵庆文.专栏导读[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5期
-
常媛媛1,刘俊娜1,张琦1,于昊辰1,卞正富1,陈浮1,2(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其成因[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罗跃1,2,吴小毛1,2,胡贤锋1,2,姚小龙1,2,刘旭东1,2,韩磊1,2(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海候1,2,程月琴3,金梅娟1,2,刘泽凯1,韩奇隆1,施林林1,2,沈明星2(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土壤质量相城观测实验站;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添加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腐殖化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任科宇1,陆东明2,邹洪琴1,王慧颖3,许发辉3,卢昌艾1,段英华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环优检测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有机替代对长江流域水稻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李仲瀚,巴士迪,张克强,杨增军(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粪污快速分离收运系统对粪污性质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梁源芳,李晓清,吴启堂,陈杨梅,高婷,林贤柯,卫泽斌(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不同水分条件下多种Mn肥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李亚林,练金山,任凤玲,孙楠,徐明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浸提条件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吴俊男,鲍婷,王梦杰,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中国水稻研究所).投喂率对稻-黄颡鱼共作系统气态氮散失和饲料氮利用率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王昊,南琼,秦勇,吴伟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稻田入土生物质炭自然陈化过程理化特性变化规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
袁根1,汤逸帆1,2,申建华3,朱咏莉1,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生物炭对施用沼液稻田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