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令江1,石常喜2(中国国家博物馆;聊城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论侯马盟书书法的笔势与体势——兼与楚简书法相比较[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陈云昊(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帘卷海棠红”——新旧文坛中的永嘉画派[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郑宇婷,卞向阳(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汉唐风格瑞鸟衔绶纹的演变历程探究[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吴嘉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光宇艺术设计思想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段晓明(渭南师范学院).论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美术教师智能结构的重构[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陈阳(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折衷”何为:高剑父艺术实践之“力”的解析[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龙忠1,陈丽娟2(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兜率内院”范式演变——以敦煌石窟中的弥勒经变图像为例[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万新华(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近年所见王时敏致王闻炳信札十三通初考[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吕洪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塞尚与中国书法之间——朱德群绘画语言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陈超(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民国雕塑家程曼叔的留法经历与艺术作品考察[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蔡花菲(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正色之尚:论祭祀瓷器色彩伦理的嬗变[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邓昶(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汉藏交融:元代西藏建筑所见汉地影响的文化传播学阐释——从两则实例谈起[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谷斌,黄建川(恩施州广播电视台).中国龙纹遗存的识别与溯源[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白炳权(中山大学历史系).拄刀守门与持刀侍佛——南朝墓葬拄杖人像的变迁[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董海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莫高窟第321窟南壁“长城”形象考[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赵明(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台阁体书法式微与明代书学观念文人化趋向——以吴门地区书法雅趣观再兴起为视角[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纪东歌(故宫博物院).汉晋堆塑罐装饰工艺探析——从故宫博物院藏品谈起[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呼志远(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汉画像人兽搏斗图像的类型及意义[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申旭庆(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本来真面目,由我主张”——徐渭“书、诗、文、画”排序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胡抗美,王志冲(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道德养成与学科建构视野中的北大书法研究会[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刘瑞鹏(山西大学美术学院).董其昌“萧散简远”书学思想生成考论[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陈思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形像研究的方法探讨——评练春海《汉代车马形像研究——以御礼为中心》[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3期
-
张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与市场的当代嬗变[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李志军(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末法背景下辽代佛塔对敦煌西夏石窟营建的影响——莫高窟第327窟西夏重修思想造像探析[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孙晓波(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辽墓壁画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风貌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高金玉(盐城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化生—莲花”图像溯源及演变[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李婧(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印度早期佛像背光形成及其三次东传[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李永强(广西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从自然山水到文人山水——宋元山水画题材之变[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姚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博士后流动站).日常传奇:文徵明的书画交游与声望建构[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
陆兴忍1,凌继尧2(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大师的批评”的熊秉明艺术批评略论——纪念熊秉明诞辰100周年[J].中国美术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