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编辑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稿约[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编辑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杨共乐.卷首语[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2期
  • 周文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论中国史学的垂范精神[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王嘉川(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清代对史才三长论的运用与探讨[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李金华1,乔治忠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幕府史学活动与清初学术文化发展[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蒋成浩1,黄继刚2(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中国发现历史》中的洞见与遮蔽——评柯文的史学方法论[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王作成,赵少峰(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J.W.戴维森与太平洋岛屿史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陈素娟(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圣伯丁年代记》浅探——兼论加洛林年代记的特点[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殷飞飞(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啸江与“现代史学”运动[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陈俊达1,武文君2(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中心).多民族史学研究的新突破——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第五卷《中国古代多民族史学发展与史学批评(辽夏金元时期)》[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王记录(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经学与黄宗羲的史书编纂观[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刘骏勃(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历史学院).清代特开史馆与相关机构的工作往来——以续文献通考馆和三通馆为例[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莫凡(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奥罗修斯的战争观——以《反异教徒历史七书》为研究中心[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孙振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罗马帝国衰亡问题研究:兴起、嬗变与趋向[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李理,刘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2020~2021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年度盘点——以《历史与理论》《重思历史》《历史哲学杂志》为中心[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屈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南齐书》体例新探[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秦艳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钦定《明史》的初检视:清人的《明史》研究[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吉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政治宣传与历史书写:论晚清“帝党”“后党”概念的起源[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陈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冲击与回应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教学活动——以抗战时期的广西地区为中心[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张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阿里安笔下的亚历山大形象[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奈良本辰也,林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史学的形成与意义——日本战后关于文化史学的反思[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米丽·鲁宾1,蒋凌楠2(伦敦大学历史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如今,什么是文化史?[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编辑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稿约[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 杨共乐.卷首语[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