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鲜于文灿1,杨颖子2(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韩国檀国大学).从“自身”到“共生”:东亚儒学视域下中韩科幻电影身体观[J].上海文化,2023,第10期
  • 傅越(复旦大学中文系).2.5次元的生存与死亡——探索“游戏现实主义”的临界性[J].上海文化,2023,第10期
  • 李麟学1,丁凡2,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3,4(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发展部;德国第一所媒体艺术学院(科隆);柏林艺术大学).理论拓展与范式创新:学科交叉背景下媒介城市话语体系的建构[J].上海文化,2023,第10期
  • 李天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南京路时代:“海派文化”渊源(二题)[J].上海文化,2023,第10期
  • 曹琼德.《黄色》[J].上海文化,2023,第10期
  • T.S.艾略特,连晗生.乔治·赫伯特[J].上海文化,2023,第9期
  • 戴思羽(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从模仿自然到重建自然——对现代绘画的一种现象学理解[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童祁1,胡晓萌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不要温和地走进与AI共生的时代——追问大模型时代的人机关系[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唐定坤(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诗何以观——《掬水月在手》作为“诗电影”的叙事省思[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苏宏斌(浙江大学文学院).从影像到图式——西方现代绘画抽象化进程的现象学阐释[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江玉琴(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科幻城市的图绘与对话:从《城市与群星》到《井中之城》[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张晓欧(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演剧职业化运动下的唐槐秋导演艺术[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关韶峰,陆甦颖(上海大学文学院).科技创新教育上海实践的路径研究与经验分析[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吴俊,李杨(《扬子江文学评论》编辑部).媒介之变与文学变局[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阮胤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人工智能创作需要灵魂吗——基于AI绘画与ChatGPT的数字人文批判[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肖湘宁(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中国系列电影的“类型”“模块”与“宇宙”——以“唐人街探案”系列为例[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曹琼德.《湖》[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宁晓萌(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回到绘画本身:现象学视域中的现代绘画[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孙琳1,夏德元2(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从ChatGPT看人机对话的文化传承与建构功能——基于人类对话文化传统的考察[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卢军霞(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岛屿的破碎与重生:论21世纪台湾地区科幻小说中的生态关怀[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吴清卿(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再思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边界:来自法律的视角[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朱扬清1,张春田2(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寻爱求真”亦苍凉——读陈建华《爱与真的启示:张爱玲的晚期风格》[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金方廷.人工智能的日常化展望[J].上海文化,2023,第8期
  • 余夏云.作为“兴”的文学史:从陈国球的《抒情传统论与中国文学史》谈写史的言意位差[J].上海文化,2023,第7期
  • 潘汝(上海戏剧学院).消失的《国际银幕》[J].上海文化,2023,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