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峻(杭州师范大学).客观美与主观美之辨[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马鸿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感悟、判断、创造——朱志荣意象创构内在机制论[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丁月华1,唐帮备2,朱锦秀1,崔威海3,谭令4,陈育芝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新疆工程学院;重庆大学—浪尖渝力联合创新研究院).中国画审美认知的神经基础:一项ERP研究[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胡友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现代新儒家生态美学思想论纲[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张伊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与美学的客体性转向——以罗尔斯顿为讨论中心[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刘坛茹.哥特式建筑复兴的自然契机与生态救赎[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陈敏(深圳大学人文学院).论“韵”概念从音乐到人物品评的嬗变——兼及对谢赫“气韵”的影响[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杜慧敏(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进路辨析[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叶隽(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兼融中西与诗意栖居?——以留德雕塑家张德峰教授的艺术风格为线索[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杜学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研究中的自然美观[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樊高峰1,谢金良2(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先秦易学的“中”“正”观念及其美学意蕴[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王海涛(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言不尽意”辨——基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考察[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程三南(美国西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自然寂静之声走入音乐及其生态审美效应[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赵辉(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跨文化语境下蒋彝书法美学理论体系的构筑方式和审美特征考察[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
詹文伟(深圳大学人文学院).中华美学的多元建构与意义生发——中华美学学会第九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问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美学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