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传毅,段戒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智库研究人员评价模型构建的质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3期
  • 都阳,程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婴儿潮”一代退休对养老金体系的冲击与应对[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代海强(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本质的形而上学——一个批判性的概述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高超(吉林大学哲学系).以自然科学为典范的一元论理论观[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卢文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墨经》绝学抢救性研究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代洪亮(济南大学政法学院).中国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困境与新进路[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肖文明(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反思“行动中的文化”的理论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那艺,贺京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从个体理性到市场理性——实验经济学视域下的市场理论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梅剑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客观性、因果性与自然律[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朱传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墨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解启扬(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墨学研究的现代展开[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郝若扬,栾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阐释学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邵建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从历史深处探寻人物全貌——金冲及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的几个特点[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孙晓,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正史与《今注本二十四史》[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梁永佳(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人生史:以“人观”认识“文明”[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赵满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的跨越:人生史研究作为文明人类学的一种实践可能[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张燚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回到真实的历史场域——金冲及史学研究成就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2期
  • 朱丽丽(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杨玲(厦门大学电影学院).中国明星粉都研究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何丽野(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隐私、符号与资本[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徐崇利(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秩序的基础之争:规则还是国际法[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庄振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从形式问题看西方哲学的深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曾建华(扬州大学文学院).从“经学思维”到“子学精神”:“新子学”的古典学路向[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陈成吒(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子学”视域中的“子藏学”建构与“数字人文”前瞻[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王国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科技人文融合视角下大数据的双轮驱动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叶航1,罗俊2(浙江财经大学经济行为与决策研究中心;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神经实验与神经经济学[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 崔建民,王子豪,孙晶,黄海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进程评价:理论与实践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