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梓洁,蒋登科(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伦”与“理”:田禾诗歌中的乡土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徐晶莹(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在任何异地而因地制宜”——论张枣诗歌中节奏的速度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杨四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现代新诗叙事的前世今生[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张明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跨界儿童文学创作中的生态内涵——以张炜、马原、徐则臣的童话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刘海珍,杨华丽(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被迫“合著”的尴尬与“认真”澄清的坚守——茅盾《近代文学体系的研究》相关史实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韩旭东(南开大学文学院).茅盾浪漫“后革命”书写的思想张力[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李遇春,李聪聪(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近现代中国文学新旧关系中的章士钊[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王云杉(云南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新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与创新——以《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学术文库》为讨论对象[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黄珊(南开大学文学院).表意的焦虑与文体策略——重读王蒙早期的“意识流”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胡玉乾(江苏省作家协会创研室).论孙频近年的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李怡,郑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近现代文学语言变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谭谋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余杞《黄花草》的个性变化[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霰忠欣,温奉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延宕与裂变——论王蒙《猴儿与少年》的空间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王尧(苏州大学文学院).问题、方法与成就——读李遇春教授主编《中国现代旧体诗词编年史》[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代金冶,马大勇(吉林大学文学院).打造现代旧体诗词史的“文献态”——评李遇春主编《中国现代旧体诗词编年史·第一辑》[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3期
-
徐榛(扬州大学文学院).“返乡”作为一种方法:赖和对鲁迅“归乡叙事”的文本实践[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钟世华1,2,田振华3(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文学的“婚恋书写”与社会主义新伦理文化探寻——评东西长篇小说《回响》[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国丽芸(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语言学院).百年中国残疾人文学史论[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周海波(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本与叙事的错位——《孤独者》的一种读法[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徐璐(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社会启蒙视阈下四十年代的青年漂泊者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何雪凝(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论大后方话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张谦芬(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论小说《活着的士兵》南京大屠杀书写的三重维度[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闫晓昀(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佛韵禅悟里的现代烛照:论《桥》中佛教文化的“现代表达”[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汪韵霏,李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论“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书写的现实精神[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典型如何建构真实:白先勇、影视改编与空间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黎湘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白先勇时间”与中华文化复兴[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蒲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弱小民族的文学”译介中的民族主义观念——以周作人对显克微支的翻译为中心[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范鑫(西南大学文学院).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职能地位之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李钧(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跳格子的西西弗”——西西小说的存在哲学意蕴综论[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
奚炜轩(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魂兮归来还是归去——论《杀鬼》中“鬼王”形象的“生”与“死”[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第2期
|